为何说“旅游业将迎来深刻转折”?

9月11日至13日,2025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招商暨投融资对接会(以下简称“对接会”)在穗举行。这不仅是广东文旅产业招商投融资对接的平台,也是洞悉产业发展趋势的窗口。与往届不同,今年组委会采取“1个主会场+6个专场+6场常态化系列活动”的办会模式,聚焦文旅细分领域展开精准对接。其中,“主理人经济”“文旅金融”“文化产业园区”等对接专场为今年新增主题,聚焦文旅产业出现的新现象和新痛点,回应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接会上,来自业界专家分享了其对文旅产业发展的最新洞察,为行业带来新的启示。

“未来五年旅游业会迎来深刻转折”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作为对接会主会场的主旨演讲嘉宾对“十五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展望。她表示,未来五年,国际环境会充满动荡,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结构发生变化,带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调整,逆全球化趋势也会更加普遍和蔓延。

对于中国来说,未来五年则是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未来五年,中国将迈入“高收入组”国家,人口会加速调整,科技创新也将全面加速。

“在这样的国内外局势下,未来五年,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重要转折。”她进一步分析道,旅游业的定位发生了改变,它是一种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考虑社会功能的产业。随着人口结构明显变化,旅游业的消费群体会在未来五年发生改变,Z世代的消费需求会引领市场潮流,他们更青睐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生活场景,旅游对于他们而言更加日常化、随意化、个性化,由此引发的旅游开发从“硬开发”转变到“软开发”,从注重实物硬件到注重情绪、感觉、体验。旅游营销需要从“我说我是谁”,转变为网络、游客、网红、自媒体说“你是谁”。旅游治理越来越从行业治理转变为地方综合管理能力和城市整体风貌的提升。另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产业融合逻辑更加清晰。在旅游开发的空间上,未来不太可能有大的面积来供给旅游项目了,旅游项目很大程度上要找到这样一个缝隙,对旧有设施、土地、场所进行赋能,提供复合型的消费,融入到城市的更新和乡村振兴里面去。

她还提到,在未来五年里,科技对于旅游的重塑也将会在各个层面产生深刻影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应用会给旅游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带来的改变不仅体现在新质生产力,也体现在新的生产关系上。

“主理人经济”让商业更有人情味

针对广东一些地市涌现的以“主理人”为运营者的文旅项目,对接会组委会开设“主理人经济”专场对接会。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智库专家、千灯湖主理人学院常务副院长洪涛分享其对“主理人经济”的理解。在他看来,当下,“主理人经济”正成为推动商业转型与地方文化重塑的重要力量。它的崛起,不仅反映了消费偏好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美”的趋势,也体现出年轻一代“因热爱而事业”的价值追求。他们秉持明确的价值主张,以非标准化、反工业化的方式打造独特商业形态,注重意义消费与社群联结,为传统商业注入人情味与创造力。

这类商业不仅满足功能需求,更承载情感与文化认同,实现从“消费主义”到“意义消费”的升级。例如“向善商业”通过公益套餐传递温暖,或借助在地文化唤醒集体记忆,都是“主理人经济”的典型实践。

当前,“主理人经济”呈现出强烈的在地多样性。多数主理人业态深植于地方文化,通过文化再造与社群运营,成为激活老旧空间、推动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

然而,主理人群体仍面临资金短缺、运营经验不足、资源对接难等挑战。政府与业主也需应对资产闲置、同质化严重、产业转型乏力等问题。因此,需构建主理人赋能平台,提供教育培训、资源桥梁、政策金融支持与人文关怀,推动主理人生态良性发展。千灯湖主理人学院正是在这样背景下成立的赋能平台,陆续与佛山九龙公园、云目野综合体、民乐墟等项目开展赋能合作。

主理人经济不仅是商业趋势,更是文化表达和生活方式的重塑。商业终将回归“人的尺度”,主理人从“热爱”的内核出发,在宣传自己文化的同时与顾客交朋友,避免过于赤裸的铜臭味,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有光商业”就是主理人经济的最好体现。

传统景区迈向“休闲度假时代”

广东是旅游大省,拥有一批老牌景区。面对新的市场需求,老牌景区如何实现成功转型?祥源控股集团助理总裁兼祥源丹霞山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樱蕾在对接会上分享道,当前,中国文旅消费正进入以情绪觉醒和体验重塑为特征的“第三消费时代”,游客需求呈现碎片化、情绪化与分层化趋势,休闲度假逐步取代传统观光,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旅游,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创新引擎。在这一背景下,丹霞山景区面临从传统观光体验到休闲度假式目的地的全面转型阶段。

以丹霞山生态文化旅游项目为例,祥源文旅通过特许经营与存量资产整合,以市场化运营推动景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目的地升级。项目构建水、陆、空“立体全景化”旅游动线,推出“天上丹霞”“水上丹霞”“陆上丹霞”的多层次高品质休闲产品体系,同时补充夜游产品,填充全时段运营空白,实现“白+黑”多业态组合,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水平。

据她透露,从2024年9月到2025年9月,该项目阶段性成效已经显现:接待游客109.74万人,同比增长49%,经营收入7500万元,同比增长30%,二次消费显著增长,周边特色店铺翻倍增长。

通过祥源文旅在丹霞山的保护开发中的实践,她认为,传统景区升级需把握三大关键路径。第一,以文化价值挖掘为核心,打造独特IP内容;第二,要以科技创新应用为驱动,提升体验品质;第三,要以业态融合创新为路径,拓展消费场景。未来阶段,我们希望能够深化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复合型人才、拓展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携手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伙伴,共同推动广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周妤洁 周人果

统筹 周人果

【作者】 周妤洁;周人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