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避暑客厅不光卖凉快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

游客在赤水市丙安镇素日青禾酒店放松身心。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摄

游客体验双河洞景区飞拉达项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浩宇 摄

游客在遵义市三渡镇云门囤景区体验水上项目赏阅风景。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锦群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锦群

“这里早晚要穿外套,比开空调舒服多了。”已经入秋,来自重庆的退休教师王淑芬已经在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的民宿住了1个多月。

进入7月以来,川渝地区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而临近的遵义森林覆盖率62%,夏季平均气温仅24.4℃,成了炙手可热的避暑胜地。单是常住人口仅2.8万人的九坝镇,今年夏天就迎来超12万川渝避暑客,其中超七成是回头客。

“去年,我们按照酒店的标准将房屋改造成乡村民宿。这段时间,20多间房几乎是满房状态。”九坝镇民宿经营者吴俊说。如今,桐梓县民宿有2000多家,带动就业超过5000人。同时,民宿数量还在逐年增加。

除了川渝旅客一如既往的喜爱之外,遵义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远方客人。据遵义市文化和旅游局统计,2024年7月至8月遵义市接待游客2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6亿元。其中,川渝地区游客占比稳定在65%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客源同比分别增长22%和15%。按照今年发展态势,文旅产业有望更上一层楼。

这一增长态势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渝贵铁路通车后,将重庆至遵义的通行时间缩短至80分钟。同时,遵义是双机场城市。今年茅台机场新增12条航线,暑运期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5%。“现在从上海直飞茅台机场只要两个半小时,比在贵阳转机方便多了。”上海游客李女士说。

在仁怀市茅台镇,酒旅融合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品酒、参观酿酒工艺、了解酒文化,一天时间根本不够用。”广州游客刘先生说。近两年,仁怀大力推进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今年上半年,仁怀累计接待游客50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今年,遵义市文旅行业聚焦“避暑度假到遵义”主题,紧盯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20个旅游生态圈为载体,推出漂流耍水、山地户外、清心山居、品茗微醺等系列旅游场景,叠加漂流、探洞、音乐等,把丰富的文旅资源转化为“热体验”。

在绥阳县,依托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十二背后·双河洞景区开发的溶洞探险、飞拉达等项目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飞拉达线路上还设置钢索横渡、百米绳降、梦幻天梯、悬空心形桥、跳楼机、勇闯翡翠之心等子项目。

7月以来,打开贵州的抖音同城榜单,双河洞的相关热点比比皆是,“来贵州不仅可以玩水,还可以探洞”“酷玩十二背后”等话题引来网友关注。“清凉”“酷玩”的诱惑,让千万网友穿过屏幕,跨过山海勇闯地心。今年以来,该景区游客接待量已突破4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2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

从“到此一游”变成“到此住下”,从“打卡拍照”到“把日子搬过来”。遵义,不仅是川渝的“后花园”,还是全国各地游客共享的“避暑客厅”。


(旅游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11日 19: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