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泸州日报
□ 本报记者 肖婷
前几天,泸州“飞机坝”停车场,成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举办地。连续三晚上,成百上千市民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沿台阶或坐或站,点亮手机灯光,随着节奏摇晃,跟着旋律歌唱。
八月的泸州依然炎热,户外上演着热烈而松弛的场景:没有顶流歌手助阵,没有炫目的舞台特效,没有复杂的互动环节。恰恰是这份简单与自在,让到场的人释放了内心的激情。
当人们逐渐意识到,激烈的情绪释放不只是旅游出行,放松并不只是奔赴山海,追求远方和田野。多元的社会结构衍生出新型消费形态,开始悄然出现在泸州。
酒香、码头与工业记忆
泸州多元文化密码正“破圈”
长江、沱江交汇的泸州,以“中国酒城”闻名,长江文化塑造了其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而如今,一批承载记忆的工业遗址被“唤醒”,成为吸引年轻群体和游客的文化新地标。
在纳溪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火炬社区打破旧厂区的沉寂,转型为融合工业历史与潮流文化的综合体验空间。同样,纳溪丝厂利用原有场地打造出集工业展示、沉浸互动和夜间经济于一体的消费场景,重现上世纪70年代生活氛围,吸引市民前来打卡。
龙马潭区油布路街区凭借锅炉、管道等工业元素装饰成功“出圈”,再现当地机械化工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景点。
作为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城市,泸州保留了大量工业时代的建筑遗产。这些老厂房以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历史痕迹,与现代审美形成鲜明对比,正契合了当下年轻人追求个性、注重体验的文化消费需求。
自故宫文化成功“出圈”以来,文化的表达早已不再是厚重的历史和静态的建筑。深厚如泸州白酒文化,近年来也积极展开跨界探索,陆续推出低度酒、香水、雪糕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主动贴近新一代消费者的审美与需求,掀起消费新风潮。
而在工业旅游方面,前有成都“东郊记忆”,后有北京冬奥会首钢园区……让泸州的老工厂“活”起来,并非无路可借鉴。有了人的流动,才有消费场景的创新和新兴业态的萌发。
从“观山水”到“入场景”
泸州对旅游的新理解
过去,一提起“旅行”,泸州人往往想到的是张坝桂圆林、黄荆老林等地。但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单纯的山水游览难以满足他们多元化、体验化的需求。
“露营”是当下旅游的一抹亮色。从供给端看,露营基地不用复杂的硬件投入,一片自然场地便可运营。这种轻盈的“慢游”模式,与前几年的“特种兵式旅游”截然不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
这便要提及位于“泸州之巅”的罗汉林:春日露营、夏夜观星、秋风微拂、冬季赏雪。四季风景皆不同,成为泸州人近郊出行的首选地。当前,这座以“20℃的夏天”闻名的高山正迎来旅游旺季。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夏季,面积仅12.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万人的罗汉林,创下了单日游客超3万人、车辆超1万辆的纪录。对久居“钢铁丛林”的都市人而言,回归自然、放空心灵,就是旅行的意义。
而在泸州城区,“山河明月·醉酒城”是市民热衷的休闲去处。这片规模不小的游乐区域,不仅举办过新春灯会、杂技魔术等,更成为听音乐、喝啤酒、吃小龙虾的热门据点,让城市居民走出家门,便是旅行。
今年6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打造的2025国潮城市之夜《彩汇国潮·撞色泸州》选择在纳溪区“山河明月·醉酒城”录制。节目中,主持人朱迅与国潮点评官阿来、王迅,以及助力官赵雅芝一起,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了泸州的“国潮”风情。
“潮”,是一种态度。对追求精神满足的新一代游客来说,缺乏互动与主题的自然观光,或许只是一次“没有意义的移动”,他们更愿意追随内心的兴趣——哪里有趣,哪里就是目的地。
融合的本质是营城
谁能“圈粉”谁就“圈商”
提振消费是今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其中文旅产业更是撬动消费增长的“牛鼻子”。“文旅”的本质在于“营城”,而“营城”既要善于抢抓机遇、承接“泼天流量”,也需顺应趋势、积极作为。
在我省21个市州中,泸州率先以全会形式巩固省委文旅深度融合研究成果、推动工作部署,同时创造性提出“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发展目标。
这一个“商”字,体现出泸州对消费市场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积极引进大型演唱会等文化活动,以吸引人流、激活消费。如在原泸州蓝田机场举行的“乐航音乐节”,吸引3万人到场观看。8月30日,齐秦、黄贯中、汪峰将齐聚泸州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体育场,举办“时光Classic演唱会”。这类大型文化活动不仅直接带动门票收入,还能促进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增长,这是泸州文旅商融合策略中“商”的重要一环。
随着《中共泸州市委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的出台,泸州发布重大消费地标和特色街区项目招引机会清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机会清单涉及项目184个、总投资额678亿元,覆盖全市7个区县。提出打造“慢游泸州、宵肴泸州、乐购泸州、会聚泸州、康健泸州、绿趣泸州”6大消费新场景,为泸州的未来描绘了新蓝图。
其中,“酒要会·在泸州”“郎酒龙马酒庄”“驭见纳溪·汽车消费公园”三大重大消费地标项目均围绕文旅商融合展开,将进一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消费能级。
在泸州已经开业10年的万象汇,今年以来销售额仍然取得了15%的增长。除了自身的盈利,更是带动了周边酒城乐园、文旅美食街等片区消费。万象汇的成功,拿捏的是消费者“求新”的心理。不停更换的门店、不断加入的玩法,首店经济和首发资源不仅为商场带来收益,更助推城市税收增长,满足消费者心理期待。
泸州文旅商深度融合的路子同样如此,理解消费者需求,读懂消费者心理,才能吸引来人、留得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