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流如织的前门大街,前门中轴线文创店、“新国潮”主题邮局、“北京礼物”等店铺给游客提供了打包“中轴文化”的选择。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成为爆款的天宫藻井冰箱贴持续火热。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沿线,不时有游客骑着单车走走停停,感受古都建筑之美,还能一品传统京味美食。
7月27日,北京中轴线迎来申遗成功一周年。一年来,这条“古都之脊”敞开胸怀,拥抱远近而来的朋友。同时,随着各种文创产品、旅游线路的不断丰富,北京中轴线也正在变得更好玩、有趣,不同形式的文旅亮点让古老的北京中轴线获得另一种新生。
7月24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创店内,游客挑选文创产品。图/IC photo
天宫藻井冰箱贴火爆背后,以文创带动文化传播
当中轴线与博物馆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最近一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文创发展像是按下了“加速键”,到这里购买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游客的打卡必选项。目前,馆内已有5家文创店,300多种文创可供观众选择。
“数据显示,天宫藻井冰箱贴的销售量已达19万个,也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吸引了很多游客过来参观。”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创负责人周海荣说。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先农坛内,先农坛是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文化遗产元素,是北京城中轴对称格局的重要礼制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皇家祭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先农坛位于中轴线的南端,离永定门很近,与天坛东西相望。游客如果想了解皇家祭祀建筑及相关文化,还是会来天坛、先农坛逛一逛。”周海荣说。
“中轴线申遗成功,相当于我们的遗产点等级提高了,相关文物保护也在跟进,这里游客量很大,馆藏文化发掘得比较透彻。”周海荣表示,先农坛的文物数量不多,以古代建筑文化为特色,隆福寺藻井是国家一级文物,所以文创团队在开发时下了很大功夫。
去年2月4日,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了第一家文创店,之后神仓院、庆成宫的文创店陆续开放。今年,文创小屋、“一亩三分好吃店”也开放了,这都与文物建筑保护进程和游客需求息息相关。
“庆成宫对公众开放后,中轴线成果展同步举办,游客对文创还是有需求。因此,这边的文创还是以庆成宫相关文化为主,传达吉祥如意的寓意。”周海荣说。
借助文创这个窗口,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主动走向观众。“去年我们参加了14场文创市集,今年以来我们参加了7场市集、4场展会。我觉得,不单是做出一款产品就完了,而是要不断地宣传馆藏文物,传播先农坛和中轴线的文化。”周海荣说。
她介绍,下一步,馆内打算放宽天宫藻井冰箱贴的限购,但考虑到暑期游客量,目前还是采取支付宝小程序预约购买的方式,每人限购一个。
谈及当前文创产品的开发,周海荣表示,冰箱贴仍是一大热点,毛绒产品也比较火爆。“冰箱贴小巧、便携、适合送人,仍有值得挖掘的地方,可以把更多心思花在材质和创意上。从数据来看,我们80%还是卖的冰箱贴。”
“现在市面上的产品越来越多,我们对文创的要求也很严格,做精美的文创我们很有信心。来馆内参观的游客,购买文创之后,回去又会主动宣传先农坛的文化,这其实是一个相互成就的事。”她说。
在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馆内多款精美文物将陆续上新。7月18日,馆内刚刚上架了一款问鼎穹隆立体冰箱贴。“也是以隆福寺藻井为原型进行设计,非常重工,相信能让观众眼前一亮。结合天宫藻井冰箱贴的维权经验,前一阵我们刚注册了版权,提前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还有金丝楠木雕刻的古建小木作、蟠龙藻井等销售也不错。”
问鼎穹隆立体冰箱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供图
文创产品设计者的机遇与挑战
步入狭长的豆腐池胡同,一直往前走,就能到达宏恩观内的中轴线邮局,这是首家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店铺门口摆放的绿色邮筒和整体灰绿的色调颇具复古气息,邮局内,中轴线笔记本、冰箱贴、毛绒挂件、贴纸、明信片等产品琳琅满目。
走进邮局,右手边便是明信片打印机,游客可以花10元打印一张明信片,上面有“祝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邮戳,颇有纪念意义。
“这款组合冰箱贴包含了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等遗产点,每个元素都可以单独拿下来。还有‘礼遇中轴’浮雕系列冰箱贴,有永定门宫灯、天坛宫灯、钟楼宫灯等款式,可以亮灯,也很有特色。外国友人拿北京地图冰箱贴的比较多,中轴线金属冰箱贴也比较受喜欢。”工作人员说。
逛累了,还可以在邮局里来一杯“中轴福饮”,在旁边的中轴线餐厅就餐,逛一逛宏恩观内的展览,在悠闲惬意中感受中轴文化。
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
在前门大街,故宫文创店颇受游客青睐。“这款凤冠冰箱贴很受欢迎,原型是故宫珍宝馆的孝靖皇后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过年那会儿都卖断货了。今天还来了一个外国妈妈,买了这款冰箱贴,还给女儿拿了个书包,上面有金榜题名、衣食无忧等图案和标志,寓意很好。”工作人员表示。
北京昊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旗下有天坛礼物、前门中轴线文创等店铺,该公司总经理郝春风表示,目前,前门中轴线文创店有1600多种文创可供游客选择,公司还开发了中轴喜事·喜扇冰箱贴、天坛叠景·三折叠冰箱贴等新品。
“中轴线作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理标志,申遗成功后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对我们文创产品设计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客户群体急剧增大,不同文化群体的审美取向不同,需要我们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推出更多的特色化产品。”郝春风说。
骑游带领游客重新认识北京中轴线
沿着7.8公里的中轴线走走停停,不仅有好看的文创产品,也有好吃的中轴美食,护国寺小吃的豌豆黄、山楂糕,南来顺的姜丝排叉、大麻花,都一处的烧麦……传统京味美食,同样讲述着中轴故事。
2024年旅游数据显示,北京中轴线已成为中外游客心目中的必到打卡地。日前,东城区10条文化探访线路发布,将北京中轴线沿线博物馆、艺术中心、特色街区、非遗老字号等文化及消费场景串联起来。在体验方式上,不仅延续漫步、微跑、骑游的形式,还首次解锁北京中轴线巴士体验,开辟文旅观光休闲旅游线路。
双语导游窦俊杰是最早做骑行中轴线游览线路的人之一,在申遗背景下,这两年,他和中轴线的缘分越来越深。他介绍,对北京中轴线游览线路的设计源于一次编书。
“2018年,北京市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关于外语导游讲解的规范,当时我分到的是故宫、天坛还有非遗,中轴线没人认领,就给了我。当时我想,中轴线做成旅游产品应该蛮有意思,但开车有点费劲,有胡同,徒步有点远,怎么能有一个好的产品形式?”
2021年,窦俊杰开始研究中轴线的旅游线路,2022年成立新公司后,和合伙人一起研究如何把中轴线旅游线路做好,思考如何讲好它的故事。“做出来之后,客户、游客、相关部门都比较认可,觉得这个事挺好。”
“我们围绕中轴线做了一条主线路,叫‘骑游最美中轴线’。”窦俊杰说,除了这条主线路,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他们还设计了戏曲支线、胡同支线等。“骑行群体以35岁到50岁为主,入境游恢复以后,我们也承担了一些外宾的接待工作。”
这些年,窦俊杰积累了一个北京中轴线历史文化数据库,有30多万字、400多个知识点。“三分游、七分讲”,窦俊杰带游客穿梭在红墙绿瓦之间,中轴线的历史画卷也缓缓铺陈开来。“大家都听过中轴线,但中轴线到底是什么,包括老北京的一些人文历史知识,骑行一圈下来,大家会对北京有个重新认识,获得一些深度的知识。比如,前门的三里河,很多人在北京多年都没去过,这里复原了明清时期水乡的感觉,有栈道、芦苇,鸡鸭满地跑,游客都很喜欢这里。”
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时候,窦俊杰内心很激动。“我觉得我们做了一点正确的事,付出和回报成正比。今年,我们也开始在海外开设账号,不仅宣传产品,更重要的是宣传古都风貌和中轴线文化。”
不过,他表示,对于文化的推广是个长期的过程。“骑行在国外是个常见的旅行方式,一些外国游客来到这里,通过骑行慢慢发现了对中轴线的兴趣。对我们来说,可以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外国游客慢慢感受中轴线上的一砖一瓦。”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编辑 白爽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