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情怀:跨越时空的感悟

本文转自:爱上阿特

在陇右群山中,麦积山就像一枚珍珠,不仅因秀美成为天水的地标,更因位列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石窟而闻名遐迩,也一直是我神往的地方。在中国四大石窟中,我最早参观的石窟是麦积山石窟,在我的记忆长河中,麦积山是占据着特殊位置的地方。

初识麦积山,是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那时我在定西工作,五四青年节的时候,我们单位团支部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目的地就是麦积山。

定西与天水是相邻的两个地区,然而那个年代的交通还很落后,租用的一辆大巴载着我们几十号人,在蜿蜒在群山中的公路上晃晃悠悠走了大半天,到达天水时,夜幕已经降临。

我们是第二天早晨继续乘车进山的,当车辆进入景区,麦积山映入眼帘时,我立刻被它独一无二的造型深深震撼,它真的形如其名,就是一个硕大无 比的麦垛,在这群山之中,傲然伫立在那里,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我不禁联想到家乡的那些麦垛草堆,难道千家万户大大小小的麦草垛,都是师法麦积山堆造的?

彼时的麦积山石窟,应该是“旧时模样”,看上去设施颇为朴素,或者说有点简陋,所有栈道包括上下的阶梯,都是钢筋水泥的架子上铺着木板,木板之间还有缝隙,踩上去咯咯吱吱,看过去晕晕乎乎,恐高的人就别想上了,即使我这个没有恐高症的人,也是步步提心,在最高处,每走一步,都有要飘起来的感觉。所以,那一程的参观,大约是只顾了脚下,那些洞窟长什么样,那些雕塑它美不美,基本上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再上麦积山,应该是10年以后的事情了。因为有之前来过的经历,加之十年社会阅历的增长,让我能够以一种从容的心态去认识麦积山,欣赏麦积山石窟,并领略它的美之所在了。

在我看来,麦积山既有独特的自然景致,更有厚重的人文积淀。麦积山的山形非常独特,状如麦垛的形态,傲然独立的姿态,可能说是举世无双。它的顶部是茂盛生长的绿树,崖间有如虬龙般苍劲的松柏,景色之秀丽,绝对是如诗如画。而在这独秀美的山体一侧,竟生发出了近百米高的一面绝壁,绝壁之上是人工雕凿的佛龛与洞窟,它们层层相叠,像蜂房一样密集排列,其间栈道凌空飞架,云梯折叠盘旋,将那些佛龛洞窟串联起来,将高空与大地衔接起来,从而将大自然的雄奇险峻与人文的奇妙灵秀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绝对是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典范。

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的规模其实并不出众,按照景区的划分,东、西二区共计221个洞窟,相比较确实不算宏大。但是,麦积山石窟却拥有独特的泥塑造像技艺,尤其是它保留着跨越千年的风格演变,在这里可以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完美融合,佛教世俗化的充分演进,因此而具有独特的价值。同时,它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北朝造像体系的石窟,更是唯一留存中国北朝崖阁式建筑实例的艺术宝库。

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这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溢美。它的造象除技法精妙外,风格世俗化的特点别具一格,引人注目。我们在参观洞窟时,常被引导参观的那些洞窟、雕像以及壁画,就是这座雕塑馆的陈列展品,都在某个方面代表着麦积山之美。

比如121窟,菩萨与弟子耳语的造像,那会心的笑意仿佛能穿透时光,呈现人世间的快乐。127窟主要是看壁画,其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大比例是世俗人物,这让我们在佛教境界中,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人间烟火的味道。133窟的小沙弥,他面庞圆润如满月,眉弓轻弯似新月,嘴角扬起的弧度恰好盛住千年光阴里的温柔,那抹被称为“东方微笑”的神情,没有西方雕塑的张扬,却用内敛的线条刻画出最本真的人性光辉,不由让人想起邻家少年的清澈笑容,看一眼,就让人难以忘怀。

麦积山的魅力,当然不止于这些。所以,若有机会,我愿再次踏上那凌空的栈道,在麦垛云崖间,续写与古老文明的深情对话。

编辑:雷祥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