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运汕头在赛场之外,还有什么?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哨声即将在汕头吹响,如果你以为来汕头只是看场比赛就走,那可就亏大了!

7月1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汕头赛区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除了介绍汕头赛区承办比赛项目、赛事筹备情况外,还向广大市民游客“安利”了一场即将上演的城市体育文旅“盛宴”——

文旅时尚周好戏连台

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看非遗技艺撞上现代时尚秀,去潮人码头喝杯工夫茶杯、听一场暮色中的浪漫音乐会,走进合胜广场,感受英歌舞鼓点节奏混着牛肉丸的香气飘过来……从非遗到潮流、从舌尖到耳畔,一场覆盖全城的文旅狂欢,即将跟随十五运的脚步而来。

羊城晚报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潮・湃”2025汕头文旅时尚周将在7月14日精彩上演,融合“文旅+”与“时尚+”,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潮人码头等多个地标举办非遗时尚计划、山海时尚体验等系列活动,汕头六区一县也将联手上演全城文旅盛宴。

也就是说,远道而来的运动迷和游客在观赛之余,还可以在汕头观看文旅时尚秀、走进“潮人·茶宴”沉浸式空间、参与英歌舞美食嘉年华、欣赏音乐会和电音节等演出,借此机会体验汕头的历史文化、非遗技艺,感受滨海风情,品尝舌尖美食。

另一边,2025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也将在7月首次走进汕头,粤港澳三地青年大学生除了“打卡”小公园等特色文化地标外,也会参观十五运会女子手球赛事场馆汕头体育中心和冲浪赛事场地南澳县青澳湾,以独特的体育视角为粤港澳三地青年同心之旅赋予更深层次的启迪。

文化“入味”增加赛事记忆点

显然,潮汕文化的“活态植入”让汕头赛区的赛事有了更加独特的辨识度,也让人对来汕观赛有了更多期待。

可以想象,当英歌舞的铿锵鼓点与篮球赛场的呐喊声交织,当工夫茶席搬进观赛休息区,当沙滩电音节的声浪与冲浪赛场上的浪花激情碰撞,这个全运会赛场便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竞技舞台。

当前,全国赛事经济同质化加剧,而一座城市的文化独特性,恰恰是承办大型赛事的最大竞争力。

文化不应该是背景板,而是参与者。

汕头将非遗、美食、民俗等文化元素拆解重组,嵌入到“潮·湃”时尚周、青年文化之旅等活动中,让参赛者和游客在观赛之余,能够自然触摸到潮汕文化的温度与滨海城市的肌理,这也将让汕头的赛事制造出区别于其他城市赛区的记忆点。

不止“火一阵”,赛后有长效

更值得关注的是,汕头好像没打算只借全运“火一阵”,而是着眼于“赛后可持续”的长效设计。

据介绍,南澳岛的浪不只会迎接十五运的冲浪健儿,未来,这里将常年举办国家级赛事,将“滨海资源”转化为“赛事IP”。而几个崭新的体育场馆也藏着巧思,谁还会说体育场馆只是“比赛专用”?在一场篮球赛后,汕头体育中心就摇身一变化为人山人海的演唱会现场,成为汕头激活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办一场赛,兴一座城”——这才汕头的最终目的。

赛事搭台、文旅唱戏,这种将地域特质与赛事经济深度绑定的筹办方式,既能避免“赛事结束、热度消退”的短视效应,还能助力潮汕文化与滨海优势成为汕头持续引流的“源头活水”。

以赛引流制造“留量”

“这次十五运会,有三个赛事在汕头举办,为汕头提供了体育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契机。希望借十五运会的东风,让更多人了解汕头、走进汕头。”汕头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陈泳双在发布会上表示,体育赛事是引领游客集聚的动力,加大旅游宣传推广、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将“流量”转化为“留量”的保证。汕头将积极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深挖地方特色,以优质体验讲好汕头故事。

事实上,近年来,广东省足球联赛、全国青少年篮球公开赛、全国青年蹼泳锦标赛等系列赛事陆续落户汕头,马拉松、龙舟赛等品牌群众赛事接连上演,汕头就已努力尝试构建“吃、喝、玩、乐、赛”一体化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在赛事活动中体验汕头特色文化魅力。

所以,如果来汕头看十五运,可别只盯着计分牌。

记得带好胃——牛肉火锅、卤鹅、甘草水果在赛场外排着队等你;备好镜头——轮渡上的夕阳和层层叠叠的浪花都是出片好景;敞开好奇心——说不定转角就遇上一场即兴的英歌舞快闪。

当比赛落幕时,你的汕头故事才刚刚开始。

文、图|记者 蚁璐雅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