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77年,公交挤成沙丁鱼,天空却蓝得晃眼

北京的天,蓝得像块刚擦干净的玻璃!七十年代的北京,抬头一看,天空干净得像刚洗过似的,太阳亮得晃眼,热得让人只想穿件薄衣裳。那时候,日子简单,空气清新,生活里满是小确幸。

街上的人,穿得跟现在完全不一样。军人跟老百姓站在一起,你压根分不清谁是谁,因为大家衣服都差不多。红星帽、红领章是军人的标志,可脱了这些,他们跟普通人没啥两样。妇女们在家会换上颜色鲜亮的衣服,藏着几件丝绸或毛料的好衣裳,等过节才舍得拿出来穿。

那时候的夏天,热归热,可没现在这么闷。一把蒲扇就能对付过去,摇几下,凉风就来了。晚上吃完饭,洗个澡,搬个小板凳往门口一坐,乘凉的时光就开始了。大人们聊着邻里八卦,小孩儿满院子跑,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笑声能传到半条街。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那可是咱国家的门面!1954年,苏联专家来帮忙,选了顺义天竺村北边一块地,1955年6月开工,1958年3月就正式用上了。这机场是新中国第一个民用机场,了不起!到1977年,它已经忙碌了快20年,成了北京对外交流的大窗口。

城市里虽然没啥私家车,但公交车已经跑起来了。车上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乘客摩肩接踵,可大家还是乐呵呵地挤着。毕竟,能坐车去远点的地方,已经比以前方便多了。

夜晚的天空,简直美得让人舍不得眨眼。满天星星亮得像钻石,银河系清晰得像条白丝带横在头顶。北斗七星随便一找就能看见,哪像现在,城里想看星星都得靠运气。

小孩儿们晚上不看电视也不玩手机,玩的就是最简单的游戏。捉迷藏、跳皮筋,疯跑一晚上,回家一身汗,睡得比啥都香。大人们坐在院子里,聊着谁家娶媳妇、谁家盖新房,日子过得慢悠悠,带着股子烟火气。

中央民族大学那会儿也很有故事。1941年在延安建了个民族学院,后来辗转到了湖北潜江,又搬回北京。1951年正式开学,到1993年才改名叫中央民族大学。这地方培养了不少人才,1977年的时候,已经是北京一所重要学校了。

生活虽然简单,但乐趣一点不少。没空调,扇子扇出的风也凉快;没手机,邻里间的唠嗑也热闹。那时候的北京人,活得踏实,心里敞亮,日子过得像夏天的阳光,热乎又明亮。

现在的北京,车水马龙,高楼大厦,生活方便得不得了。可有时候,抬头看看天,总觉得少了点当年的蓝。七十年代的北京,像一幅老照片,简单、干净、让人怀念。你说,这样的日子,是不是也有你的向往?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