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繁花似锦的春天,正是传统的踏青好时节。弓弩上弦,刀剑出鞘,全国各地文旅部门也挽起袖子,纷纷开始整活儿。相比于传统的吆喝,现在年轻人多多的文旅部门,可不甘于走那些寻常路,脑洞大开的创意层出不穷,让人大开眼界。
山东潍坊是风筝之乡,现在看更像是幽默之乡。搞风筝秀、风筝比赛,是当地的传统。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时,很多人被今年天上飞的风筝,笑得差点下巴脱臼。这些风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显眼包”: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动物风筝,已经算是保守的;吃的瓜子、开心果,跑的电动车、三轮车甚至中欧班列大火车,也都一窝蜂冲上了天空;更无厘头的是,还有人把一个大大的“姨”字也放飞了,不知道回家会不会被大姨拧耳朵做规矩。有人调侃说,只要给潍坊人一根线,能把全世界都放上天。
上海这两天传统的国际花展也开幕了。这场跨越24天的花草盛事,走出了传统的办展地上海植物园,走到了全市各个角落,设定了“2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15个城市主题节点”的模式,主打一个“抬头不见低头见”。更重要的是,上海美美的花花草草很优雅,没走搞笑路线,但它就像开通了物联网,“花草能连万物”——赏花跟各种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都串联了起来。古风市集、咖啡市集甚至相亲、马拉松,都被包了进来,就像一碗春天的腌笃鲜,让人欲罢不能。
无论是走搞笑路线,还是走优雅路线,都引来游人无数。古人早就知道,春光莫辜负。一生堪称颠沛流离的韦庄,到了春天也要写“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豪放派的辛弃疾,看到春天的桃李杨柳也变温柔,写“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更别提走到哪儿玩到哪儿的“吃货”苏东坡了,写个春天也不忘“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当下的年轻人,娱乐条件相比于古人要丰富太多了,那自然更是一定要在学习工作之余,好好溜达一番的。
大众有“消费春光”的冲动,就更需要文旅部门好好动动脑筋去推介。单纯的“用眼看”,既让游人不过瘾,也让GDP统计部门不过瘾。众所周知,国家正在推“文旅+”的概念,文旅商体展的大融合正在成为潮流。融合不是一锅乱炖,而是靠脑洞创意胜出。可喜的是,当下各地的文旅部门都“卷”了起来,结合自家定位和特色,发掘了很多受年轻人欢迎的好创意。这些能快速传播的好创意,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的丰富度和新鲜度,既让大家感受到这人间的快乐,又能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弥足珍贵。
我们欢迎这样的“卷”,也期待更多的文旅部门能集思广益,充分开发年轻人的“新点子”,多点脑洞,让更多的山河之美、人文景观呈现在我们的春日出行“菜单”中。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