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借势“奔县游”热潮,讲好高质量发展“小城故事”

拓荒号:王涛 (企业头条)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旅游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期。在线旅游平台预订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呈现长线游、县域游增长的特征。如木鸟民宿发布的《2025年“五一”假期民宿预订趋势报告》显示,“五一”假期县域游订单同比增长126%,“奔县游”预计将成为“五一”假期最热门玩法。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五一”假期县域旅游市场热度有望再创新高,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县城可能因一些偶然因素突然爆火。县域该如何做好准备,最大程度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接住这“泼天富贵”?借势“奔县游”热潮,变“小城流量”为“发展留量”,需要在资源整合利用、基础设施升级、服务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放大原生态魅力,打好“特色牌”。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发起的一项有关县域旅游的问卷调查显示:81.40%受访者认为原生态是县域旅游吸引游客的核心特质,烟火气(69.54%)、治愈感(56.49%)、高性价比(55.74%)等也是县域旅游的吸引力。这一调查结果启示我们:在“奔县游”热潮下,县域之间竞争俞发激烈,要想从众多县城中脱颖而出,首先要强化原生态保护。比如积极应对来自山洪、火灾等灾害的威胁,以及防止以商业化模式过度开发。其次,要善于扬长避短,打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特色牌,避免千篇一律,摆脱同质化怪圈,形成并拓展属于自己的竞争优势。

坚持游客视角,聚力补短板。上述问卷调查显示,62.87%受访者在县域游时曾遇到交通不便的问题,47.04%受访者认为县城住宿条件差。此外,约三成受访者遇到过县城旅游配套设施不健全、餐饮选择少等问题。因此,要坚持游客视角,用好补短板这一重要方法,从易实施、能见效的改进措施入手,精准使力、绵绵用力,妥善解决好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市场不规范、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持续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念好“情”字诀,提升体验感。人情味是旅游发展的必杀技,对于游客的尊重和关怀,则是一座城市最浓的人情味——这一观点已在许多城市的成功实践中得到了印证。比如,山东淄博严格禁止酒店涨价,甚至罕见地出现了酒店退差价的情况;旅游旺季时,当地的公务员当起了服务员。又如,甘肃天水市民自发组织车辆到火车站接送外地游客,主动把座位留给外地游客。

大量事例表明,游客受尊重的感受度与满意度、粘性度之间呈现正向关效应。接待、招待每一位游客,方方面面都应考虑周到且严密。要精心组织、广泛发动、深入引导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和广大志愿者,坚持从“小”做起,礼待游客、热诚服务,用心用情帮游客排忧解难,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树牢底线思维,筑牢“安全网”。现实中,一些县城安全基础薄弱,缺乏防控大客流安全风险的经验措施。面对“奔县游”热潮,应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充分评估大客流安全风险,立足最不利情况,制定具有前瞻性且管用的应对方案,并将压力传导到餐馆、景区、酒店等末梢,确保防患于未然,在安全的基础上开门迎客,让广大游客乘兴而来、安全而归。

当前,“奔县游”热度高涨,县域旅游发展异军突起,为县域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地方经济提供了全新路径。各地借势而进、乘势而上,全力夯实硬件基础、补齐软件短板,以新姿态抢抓新机遇,以新作为展示新气象,一定能变“奔县游”为“奔县优”,将“小城流量”转化为“发展留量”,讲好高质量发展的“小城故事”。

文/杨维立

编辑/汪浩舟


(旅游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