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漫游记

拓荒号:王涛 (企业头条)

晨雾还缠着山腰时,缆车已把第一批游人送上海拔1700米的七星寨入口。脚下钢板网格透出深渊的墨绿,手里攥着刚买的竹杖——后来才知这三根肋条宽的竹竿,会成为攀爬4.8公里绝壁栈道时最忠实的支点。

云龙河地缝的入口藏着心机。沿着897级台阶螺旋下降,水汽裹着蕨类植物的腥涩扑在脸上。谷底宽不过30米,抬头望天只剩粼粼一线。暗河在脚底石板下轰鸣,石壁渗出的山泉在苔藓上织成银丝网。最窄处的摩天崖,两侧岩层以83度角向中间倾倒,像被巨人撕开又勉强合拢的旧伤疤。

从一炷香石柱往迎客松方向走,是全程最险峻的700米。嵌入峭壁的Z字形栈道,每阶落差近20厘米,护栏外飘着零星的野棉花。石阶表面留着细密凿痕,导游说这是土家族石匠用錾子一寸寸啃出来的。行至悬棺高升处,崖壁突然凹进五米深的石窟,明代棺木仍保持着半悬空的姿态,木纹里渗着几百年风雨腌渍出的黑褐色。

乘小船进鹿院坪地缝,温度骤降七度。船头矿灯照亮钟乳石投在河面的倒影,像无数苍白手臂在扭动。撑船人用篙尖轻点右壁某处,岩缝突然涌出温泉,45℃的水流与12℃暗河交汇,在船尾拖出螺旋纹路。伸手触碰岩壁,硫磺味的水珠顺指缝滑落——这处地质奇观要经历2.3亿年沉积才得以现世,而我们的穿行只用了十八分钟。

返程特意绕道鹿院坪古村。42户人家挂在150米高的悬崖平台,进村需走1819级“天梯”。木屋瓦缝长着多肉植物,老人在院坝用背篓翻晒恩施玉露茶青。村里唯一小卖部还保持着八十年代的陈设:玻璃罐里腌着酸茭头,铁皮盒装着硒矿厂劳保手套。店主递来自酿苞谷酒,入口竟有崖蜜的回甘,他说这是用吊在垂直天坑里的酒曲发酵的。

在游客中心旁的小摊停下,点了份洋芋饭。铁锅焖出的土豆带焦壳,混着腊肉丁和野葱,就着土家合渣吃——这种用石磨推出的懒豆腐,保留了黄豆最粗粝的纤维感。配菜蕨粑是用龙爪蕨根捶打出的黑褐色冻糕,油煎后外脆内糯,蘸着辣椒酱能压下爬山的虚浮感。

次日晨起,小腿肌肉的酸胀成了另一种地貌。翻看运动手表数据:累计爬升163层楼,消耗2870千卡。最陡的龙门石林段,心率一度冲到158次/分钟。但此刻站在坪坝营森林小屋前,看晨雾从马尾松针尖滴落,忽然觉得那些颤抖的膝盖和浸透汗水的衣领,不过是向大地交纳的通行费。

实用建议

  1. 穿硬底鞋:部分栈道覆盖防滑钢网,软底鞋易嵌进网眼

  2. 带电解质水:沿途补给点间隔约2公里,4月实测山腰矿泉水5元/瓶

  3. 早鸟策略:早7点前入园可避开90%旅行团,独享绝壁日出

  4. 住宿彩蛋:地心谷玻璃房民宿夜里有萤火虫导航服务,需提前一月预订

离去时大巴在挂壁公路盘旋,回望峡谷像被巨斧劈开的绿蛋糕,露出层层叠叠的灰白色岩层切面。手机相册里躺着412张照片,却找不出一帧能复刻身临其境的颤栗。或许大峡谷本就是大地设置的动态谜题——当我们用脚步丈量它的褶皱,那些关于时间、力量与存在的困惑,便暂时有了安放的裂隙。


(旅游责编:王涛 )
2025年04月22日 16:01[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