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开幕式演出侧记:月映武夷颂古今 源头活水贯春秋

心归山水,静品武夷。17日晚,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开幕式《月映武夷》大型文旅山水史诗推介演出在武夷山《月映武夷》剧场惊艳亮相。这场演出以朱子文化、世遗记忆、万里茶道为脉络,展现“文脉千年不断、开放永不止步”的南平答卷。

开幕式尾声《万紫千红》

朱子雅韵 古今对话

如何以千年朱子文化为钥匙,解锁福建时空密码?《月映武夷》给出生动注解——

“早就盼着能到武夷山来,这个春日,我终于来到了南平。如果说,武夷的山是一首诗,咏叹出天地万物的变迁;那么武夷的水便是一支歌,歌咏了千年文脉的传承。”

演出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朱迅,化身旅行者和现代文明的代表,与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田征扮演的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武夷山水间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月夜之下,朱迅向观众发出文化探寻之约,随后步入天地之间,与朱子品茶论道,同游大美武夷,感悟“源头活水”哲思。情景表演、古今对话等匠心独运的串联方式,使整场演出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山高人为峰,武夷山不仅拥有‘双世遗’这一地理高峰,更因北有孔子、南有朱熹,而成就人文精神高峰。这双重底蕴为打造高品质文旅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开幕式总导演、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演出借朱子之眼看武夷、朱子之足行武夷、朱子之心悟武夷,将朱子理学精髓与大武夷历史文化符号、民俗风情元素巧妙糅于一体。”

以文化情景对话《天心明月》为例,该节目艺术化再现朱熹父子谈论建盏烧制的场景。“你名中‘熹’字,含有炽火。父亲盼你于人生之路,效法此盏,遇烈火而不惧……”通过父子对话,既介绍了建窑建盏非遗技艺,又以“人生如盏”寓意,揭示朱子历经沧桑终成大儒的传奇人生。

“世遗”奇境 山水和鸣

当开幕式灯光如银河倾泻而下,“月映武夷剧场”瞬间被星光笼罩,一场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就此开场。这座位于武夷山核心景区的剧场,凭借“双世遗”天然优势,为观众铺开沉浸式感受宋式美学的大美画卷。

借理学明月,托白鹭为使,寻朱子踪迹。舞台上,全幅智能水舞台系统启动,机械水幕与数控光影互动,干舞台下沉,地面瞬间化作碧潭,一群舞者化身白鹭,轻盈地跃入观众眼帘,她们舒展双臂似白鹭展翅云海,踮起脚尖于碧波上掠过,演绎出白鹭在武夷山水间翩跹起舞的自由之态。

演出通过大型结构投影技术,再现《九曲棹歌》诗中场景。流动的山水长卷徐徐展开,朱熹眼中的武夷胜景跃然眼前,观众仿佛置身画中,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

文化情景对话《天心明月》通过主持人穿越时空,参与朱熹父子关于建盏浴火烧制,曜变星空璀璨的对话,探讨人生哲理。

文化情景对话《天心明月》将建盏曜变的奥秘转化为光影艺术,尽显宇宙的浩瀚神秘;戏曲节目《仙境芳踪》则汇聚了南平南词和京剧等多个剧种的梅花奖、牡丹奖获得者,营造出“仙山仙水有仙人”“戏在山水天地间”之美;主题歌曲《天心一念》从现代视角回望历史,化用“武夷山上有仙灵”“为有源头活水来”“万紫千红总是春”等诸多意象……这场演出涵盖歌舞、戏曲、情景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或展现自然之美,或传承非遗文化,或讲述茶道渊源,搭建起一座古今对话的文化桥梁。

茶香万里 文明交响

茶道起点,跨越山海,文明互鉴,通达世界。

一片片茶叶,从这里出发,跨越重洋,远渡欧亚,延伸出一条承载着友谊与交流的茶道。主持人朱迅与“朱熹”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当年中国茶叶远渡重洋传到欧亚,延伸出一条茶道。您知道吗?今天,武夷山连通‘万里茶道’,各国友人都来寻找‘茶道起点’之美。”话音刚落,舞台之上,世界各地的友人仿佛从时光的隧道中穿梭而来,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奔赴武夷。在这里,他们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在袅袅茶香中,谈古论今,共叙情谊。

“有朋远来茶当酒,古道万里茗作舟。五洲友邻武夷聚,中华文化韵长留……”由外籍艺术家领衔主演的《丝路茶语》惊艳亮相,首创“茶道叙事剧”这一独特形式。沿着“万里茶道”,沿线各国的青年才俊们,用自己母语的独特韵味,结合中文的博大精深,深情吟诵、激昂合唱。他们化身“福建文旅推荐官”,表达着对中华茶文化和“大武夷”的无限向往与热爱。那一刻,茶道不再仅仅是茶叶的运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心灵相通的桥梁,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茶香中找到了共鸣。

“与前两届福建文旅大会开幕式相比,今年的开幕式不仅仅是一场晚会,它本身就是一个文旅项目,是沉浸式文旅融合的产品。”国家文华奖获得者、《月映武夷》总制片人萨迦多吉表示,将传统文化符号转换为现代舞台语言,是这次开幕式非常大的一个创新点。

“这场演出通过‘哲学+美学’的方式来讲述武夷文化、朱子文化故事,让人沉浸式欣赏自然山水的艺术呈现,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演绎。”福建月映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衷柏夷表示。《月映武夷》计划于“五一”假期正式常态化驻场演出,以匠心之作迎接四海宾朋,持续绽放武夷文化魅力。

(本版图片由本报摄影组摄)


(旅游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