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一座充满魔力的城市,有着独特底蕴,同时日新月异,涌现出无数令人惊喜的变化——新开的餐厅、拔地而起的建筑,处处焕发活力。”带着音乐剧《日落大道》来到上海,64岁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直叹:这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4月18日-26日,《日落大道》将在北外滩友邦大剧院开启8天11场的音乐剧狂欢,复刻上世纪好莱坞的浮华幻梦。15辆装满舞美和服装的货车、100余人的团队一路来到上海,与观众共赴一场重返黄金时代的旅程。
主演见面会现场,左起:迈克尔・考密克、莎拉·布莱曼、蒂姆·德拉克斯、阿什利·鲁贝纳赫
《日落大道》改编自1950年同名经典电影,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操刀,音乐编排恢弘如史诗,戏剧结构自带电影质感。
音乐剧首演于1993年,讲述默片时代巨星诺玛·德斯蒙德被有声电影时代抛弃后,渴望重返银幕的疯狂挣扎,当她与落魄编剧乔·吉利斯宿命般相遇,两人炽烈而扭曲的关系最终导向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
剧照
“这个故事充满着深刻的心理洞察,揭示了人类在极端情境下的复杂本性。”饰演诺玛的莎拉说,暗黑基调贯穿了音乐剧,剧中却始终闪烁着希望之光——它构建了两个平行世界:一边是诺玛所处的灰暗的陈旧的世界,另一边则是由年轻编剧所代表的通往未来的光明世界,那里跃动着追逐有声电影革命的年轻人的蓬勃朝气。
“她从默片的黄金时代,骤然跌入了有声电影革命带来的失业深渊。”莎拉坦言,她完全能理解诺玛经历的撕裂,“我的职业生涯也异常漫长且国际化,我知道一个女性表演者孤身闯荡世界数十年的滋味,明白需要怎样的韧性才能存活。当数字下载浪潮席卷音乐界时,我也与许多音乐人一样经历过震荡,不过我的际遇没有她那么惨烈。”
“我理解那些曾拥有辉煌,却被时代洪流裹挟失去光芒的人。这种剥夺感足以让某些人格走向危险境地,无论是自我毁灭还是殃及他人。诺玛正是这类人格的极端化身。”她说,从心理学角度去演绎这个角色时,很迷人,很过瘾。
剧照
蒂姆·德拉克斯饰演编剧乔。“这个角色并不招人喜欢,他利用诺玛达到自己的目的,将她视作撬开好莱坞大门的金钥匙。”塑造乔时,蒂姆试图去挖掘一个在好莱坞努力求生的人的真实一面,“我在洛杉矶生活过7年,我知道两三年都没有工作机会是什么滋味,那种绝望感会让周围的人都对自己敬而远之。”
同时,蒂姆也希望找到一些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实际上,他是真心在乎诺玛的,他对诺玛有着真诚而发自内心的关怀。”“他在诺玛和贝蒂之间左右为难。我觉得,他并不是有意要伤害别人,只是形势所迫。”
排演对手戏时,蒂姆和莎拉度过了美好一周,发现彼此都很幽默,还有点调皮捣蛋。 “太可爱了,我的对手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莎拉告诉他,排练一定要回归童真和童心,要真玩起来,才能真正打开自己,进入角色。
剧照
迈克尔・考密克饰演的管家马克斯,对诺玛有着无微不至的爱,尽管冷峻沉默,但内心却疯狂炽热。
“他像一个幕后操纵者,掌控着局面,塑造了诺玛的晦暗世界。他和诺玛之间的关系引人入胜。”有意思的是,二十多年前,迈克尔还演过编剧乔,如今又摇身一变,成了管家,“这就是人上了年纪所带来的好处之一,可以从不同视角去看诺玛、去看人性的不同方面。”
剧照
阿什利·鲁贝纳赫饰演的贝蒂,充满力量,理想主义,代表着年轻一代的创造力,有着光明的未来。
“我对《日落大道》印象最深的是音乐,如此丰富、宏大且富有感染力。”当听说这部剧在招演员时,她毫不犹豫报名了。阿什利由祖母带大,小时候常看米高梅公司的老电影,比如《雨中曲》《音乐之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背景设定,对我来说充满了怀旧感。每晚都能沉浸在那样的世界里演出,像做梦一样。”
“贝蒂是一个天真少女,在音乐剧中,这类角色好像总是没有太多自主权。然而,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既不会过于鲁莽或生硬,又能非常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和乔合作,在自己的事业上不断进取、努力前行。”通过饰演贝蒂,阿什利也学到了要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明确表达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我真心希望年轻观众,尤其是年轻女性,能在观看《日落大道》时有所收获 。”
剧照
演出期间,《日落大道》还会走入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为学生们带来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的艺术讲座。剧院还将联合北外滩来福士开启限时快闪,同时为观众准备了多种活动:拍摄日落画面领专属透卡、领取定制明信片和纪念票根、演员签名会、舞台导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