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烟火气里的“顶流”老字号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米其林必比登探店

南京烟火气里的“顶流”老字号

近日,首版《江苏省米其林指南》重磅发布,南京32家餐厅上榜。和传统观念中的大众印象不同,这次发布的榜单里也有不少老南京人耳熟能详的店家,尤其是16家“必比登推介”,大多是些藏在街巷里的小店,以亲民价格诠释了“物超所值”的美食哲学。于是记者找了一个工作日,从清晨到午后连轴转探访了6家人气小店,原本的“排队王”依然人头攒动,而过了饭点后,一些店也并不需要排队。记者采访过程中,大部分排队的本地人和外地游客都不是被榜单吸引而来,而是这些小店早就“声名在外”,用最原始的食物香气吸引着众多食客。

第一站

西北桥头拉面大王

10:30,西北桥头拉面大王门前的队伍已经排了二三十人,本地大妈边排队边给外地游客作指导:“要先拿牌子,再来排队。”随着南京成为热门旅游地,西北桥头拉面也火爆了好一阵子,排队成为了常态,“今天排队还好,这个队伍真的算是正常了,周末人才叫多呢。”作为“米其林指南入选餐厅”,这里的牛肉锅贴一直是南京人的心头好,牛肉馄饨、牛杂汤也是热门选手。24小时营业更是对“夜猫子”的极致宠爱,随时都能来一场热辣的味蕾狂欢。

第二站

小潘记鸭血粉丝汤

11:00,小潘记门口人头攒动。鸭血粉丝汤标配鸭血、鸭肝、鸭肠等,萝卜片吸饱了汤汁,锅巴焦脆咸香,搭配秘制辣油,每一口都是满满的满足。有带着小朋友的妈妈说:“孩子在短视频刷到,点名要来尝尝。”外地人提起南京必会想到鸭血粉丝汤,小潘记早就在社交平台拥有姓名,米其林榜单只是让更多人按下了收藏夹里的 “打卡”按钮。

第三站

李记清真馆

11:40,李记清真馆门口的队伍排得转了弯,00后游客小潘举着手机自拍:“专门坐高铁来打卡,没想到工作日也这么多人排队!”镇店牛肉锅贴以牛蹄筋高汤调和内馅,煎至底部焦脆时淋水焖蒸,起锅时爆汁声响引得排队人群探头张望。这里的凉菜、卤味同样出彩。

第四站

强烨饭店

12:10的长白街,强烨饭店一楼座无虚席,可能不少本地人都知道他家要提前预约,门口虽无人排队却需现场排号。这家历史悠久的南京特色菜馆,主打鸭舌田鸡嘟嘟煲,甜咸交织的酱汁浸透脆嫩鸭舌和田鸡,炝腰花、糖醋肋排也是特色。工作人员提醒:一楼不用预订,二楼三楼需6人以上预约,建议错峰体验“南京版新派融合菜”。

第五站

芳婆糕团店

芳婆糕团店是南京城的早餐记忆,也是几代南京人的童年味道。每天限量供应的乌米饭团堪称经典,始终坚持用南烛叶浸泡糯米手工制作。12:30的王府大街上,主打早餐的芳婆糕团店外没有长队,店内的餐桌几乎都被食客“占领”。由于乌饭团已售罄,记者只得打包了香粽、酒酿元宵和糖芋苗。

第六站

金陵汪家馄饨

当记者13:10赶到集庆路汪家馄饨时,店员已在清洗操作台,食堂风格的大堂里还有不少正在“喝馄饨”的食客。顶着红色莫西干发型的老板探出头:“堂食下午1点结束,速冻装可外带!”说着便行云流水地从冰柜取出冷冻馄饨。汪家馄饨每一口馄饨都是皮薄馅大,肉馅非常实在,肉质细腻,搭配上鲜美的虾皮和榨菜汤,加一勺灵魂辣油,是南京人心中熨帖的日常滋味。

米其林的榜单或许为南京添了新话题,但真正撑起城市美食骨架的,仍是这些无需营销的街角老店。锅贴、鸭血粉丝、小馄饨……米其林榜单的加持,让老字号走向世界,但南京人更在意的是——“好吃不贵,下楼就能吃到的快乐。”当铜锅热气与打卡闪光灯交织,这些扎根街巷的烟火地标,正用最鲜活的姿态,续写着属于南京的舌尖潮流史。


(旅游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