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凭借中式美学领先东道主?

大阪世博会这几天的确挺火,中国馆能脱颖而出,也完全在我们预料之中。

有中华几千年文明的托举,又有一群致力于华夏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工作者,中国馆实在是想不出圈也难呀。

在说中国馆能出圈前,我想先给大家说说这次大阪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大根屋”。

“大屋根”是大阪世博会的主建筑和象征,荣获金氏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大木造建筑,代表着“多元而统一”的理念,是参观者不可错过的打卡地标。

它的设计和构造挺有巧思的,虽然不是我们的中式建筑,但也运用了我们的榫卯结构,也算是对我们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弘扬吧。

看到峰哥和纳豆奶奶发的带逛视频里,他们下雨天躲在那里,也挺有意思的,这种建筑本身也是对我们古代的一种致敬。

视频里面还有很多其他建筑和设计,峰哥最新视频里还介绍了日本馆,plq还抽送吉祥物哈哈哈哈,想凑个热闹的可以去参加参加。

连大阪世博会的标志建筑设计都从我们我们传统建筑元素中找灵感,作为文明正主的我们中国馆怎么可能落后呢?

中国馆以“中华书简”为灵感,融入竹子、汉字、书卷这些文化符号。将古老的竹简和现代信息时代相结合,就像一幅立体山水画卷,东方韵味十足!

别人还在搞新奇造型,咱就用简约又有内涵的方式,体现中华千年历史的厚重感,一下就能抓住大家的眼球。

中国馆展览的内容也特别丰富:

“天人合一”,展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绿水青山”,讲述中国生态保护成果,像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

“生生不息”,展现科技实力,比如“蛟龙”号体验舱、月壤展示。

这次中国馆展示的可是嫦娥五号、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这是全世界第一次零距离对比展示月球正面、背面土壤的样品。谁看了还能不赞叹一声威武呀?

和东道主日本馆比起来,中国馆更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还巧妙展现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日本馆则更偏向于展示本土文化和一些科技产品。

互动体验这块,中国馆也做得很棒。它用了大量互动装置和数字化科技、AI技术。

比如AI大模型邀请中国文化里受欢迎的神话人物,用多语种品古论今、写诗作画。

还有能中、日、英三语问答的AI孙悟空,趣味性拉满,观众参与感十足,就跟看大秀似的。

这么多优点加起来,中国馆就成功出圈啦。


(旅游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