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陕西会馆
时光与历史的馈赠
陕西会馆戏楼
在七星关城区中华南路41号,有一处古建筑——陕西会馆,系清乾隆年间,由陕西籍盐帮客商筹资修建,又称“陕西庙”或“春秋祠”,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贵州毕节段的17个文物景点之一。
陕西会馆坐东北向西南,由临街门面、戏楼、大殿、厢房、钟鼓楼等组成,建筑布局为中轴对称的三重殿宇建筑单体组合,四周有高7米的青砖空斗风火山墙环绕保护。
陕西会馆门面系青砖粉面墙,大门横额至檐檩之间有石刻斗匾嵌于墙中,镌刻“春秋祠”三个大字。沿着青石阶走进院内,粗壮整齐的大柱子、方正光滑的青石板、美轮美奂的青砖墙、画栋飞甍的戏台、精雕细刻的回廊等无不在诉说着其昔日的光辉。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会馆曾是20世纪30年代,贵州第一个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文艺团体、贵州第一个抗日救亡文艺社团——“毕节草原艺术研究社”的主要活动阵地。
当时,陕西会馆地处繁华地带,场地宽敞,有戏楼、庙宇等作掩护,林青等在陕西庙开展的一系列革命宣传活动,扩大了党在毕节的影响,为党组织的建立、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让熊熊革命烈火燃遍山城毕节。
时光飞逝,陕西会馆屹立于七星关城区,成为毕节独具历史价值和承载毕节红色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着毕节试验区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