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宁修长城,也不愿将匈奴打败后将其领土纳入中国版图(二)


© 快百科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发动北伐时,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呢?

翻阅史料不难发现,这些失败往往是因为辎重粮草方面的原因引发的。在无法进行漕运的情况下,采用陆路运输的方式根本无法完成供给。

《史记》中提到这样一件事,为了支持在外征战的卫青、霍去病,长安每送去一石粮食,往往要花费一百九十石粮食的成本。这还是建立在汉朝交通比秦朝更发达的基础上。所以说,相对于统一六国,秦始皇攻打匈奴的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

为何历史会为我们留下“李广难封”的喟叹?李广生平多次发兵匈奴,最终因为孤军深入独木难支,在大漠中迷了路,只得自杀谢罪。公孙贺北上匈奴时,两万名骑兵竟连匈奴的影子都没见到,“皆不见匈奴一人”。

匈奴以游牧为生,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迁徙,逐水草而居。不同于农耕民族,匈奴人根本没有固定的家园。唯有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匈奴人才会发动南侵,通过掠夺的方式赚取资源。在一统中原之前,秦国有两个实力强劲的老对手,分别是犬戎和西戎,对于这些游牧民族的习性,秦人再了解不过。

因此,比起主动出击进攻匈奴,最好的做法当属修建长城北拒匈奴。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