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算力新飞跃:中国量子计算机10分钟完成超算1.6万年任务并全球开放

近日,央视财经披露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在特定任务处理上展现出超强算力,效率较传统超级计算机提升数亿倍,并已正式面向全球开放服务。这一进展标志着中国量子计算技术正式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在安徽合肥的数据产业园内,一台名为“祖冲之三号”的超导量子计算机仅用10分钟便完成了某项复杂计算任务,而同样的任务,当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需要耗时1.6万年。这一对比充分展现了量子计算机在处理特定问题时的绝对优势。中电信量子集团研究员指出,该设备从核心处理器到稀释制冷机,再到测控系统,均实现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已掌握量子计算核心技术。

量子计算机的算力飞跃源于其独特的工作原理。与传统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位(0或1)不同,量子计算机采用量子比特,可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状态,实现海量数据的并行处理。量子纠缠现象使量子比特间保持高度关联,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效率。而量子不可克隆特性则为量子通信提供了安全保障,确保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量子科技的基石。

随着技术突破,量子计算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场景。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搭建的融合算力服务平台已面向全球用户开放,提供量子计算服务。目前,气象预测、生物化学、金融科技等领域成为首批受益者。例如,在金融领域,量子计算可快速分析市场风险;在药物研发中,能加速分子模拟过程;在气象预测方面,可提升模型精度。中国电信量子产品团队总监表示,未来用户将像使用水电一样便捷地调用量子算力,无需自建昂贵设备。

除计算领域外,量子测量技术也取得显著进展。量子传感器已能检测比地磁场微弱100亿倍的信号,在医学领域可实现无创心脏疾病筛查。这一技术突破为医疗诊断提供了全新工具,有望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

202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也被称为“量子技术元年”。量子科技凭借其颠覆性潜力,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科技竞赛。我国此次突破不仅为全球科研合作提供了新平台,也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需注意的是,以上信息综合自网络公开报道,具体参数以官方发布为准。技术配置可能随迭代更新,读者需理性看待相关内容。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