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腾讯大厦的电梯里,你可能会遇到一个穿着普通POLO衫、背着旧双肩包的中年男人。
他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看起来就像个普通的程序员。
新来的员工可能会请他帮忙按电梯,老同事则会恭敬地喊他“Tony”。
他就是张志东,腾讯的联合创始人,QQ技术的总设计师,一个身家上千亿却依然开着二十多万大众汽车的“隐形富豪”。
时间回到1989年,张志东面对人生的重要选择。
他的高考成绩非常优异,完全可以选择北上广的顶尖学府,但他却选择留在深圳,进入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
这个决定在当时让很多人不解,但张志东有自己的考量。他看中了深圳特区的创新氛围,也对计算机这个新兴领域充满好奇。
在大学里,张志东展现出了过人的技术天赋。他不仅理论知识扎实,更喜欢动手实践。
当时计算机还是稀罕物,他却能轻松驾驭各种编程语言。
也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马化腾、许晨晔等日后共同创业的伙伴。
本科毕业后,张志东没有停止学习,他前往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深造,获得了计算机应用及系统架构硕士学位。这段学习经历为他日后设计QQ的系统架构打下了坚实基础。
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一家系统集成公司工作。
然而,现实很快给他上了一课。他精心设计的一个系统,在领导视察时完全被忽视,对方只关心显示器的摆放位置是否美观。
这件事让他深刻意识到,技术再出色,如果不符合实际需求,也是徒劳。这种思考方式影响了他后来的产品设计理念。
1998年,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刚刚起步。马化腾找到了张志东和其他三位伙伴,提出了创业的想法。
五个人坐在一起商量,最终各自拿出积蓄,凑了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成为最大股东,张志东出资10万元,占20%股份,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各自出资数万元。
这个股权结构既保证了有人能够最终拍板,又避免了独断专行,体现了创业者们的智慧。
他们最初开发了一款名为QICQ的即时通讯软件,原本是想参与广东电信的一个项目竞标。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个项目早已“名花有主”,腾讯只是陪跑。
面对挫折,团队没有气馁,反而决定自主运营这个产品。在QICQ的开发过程中,张志东展现了卓越的技术能力。
他后来回忆:“第一个内部版本完成时,整个程序只有220KB。马化腾看到时还很惊讶,以为我漏掉了什么文件,实际上这已经是个完整可用的版本了。”
这个精炼高效的程序很快赢得了用户的喜爱。
为了解用户真实的使用情况,马化腾和张志东经常跑到公司楼下的网吧,观察用户如何使用他们的软件。
马化腾后来感慨道:“那时候,每当在网吧里听到‘嘀嘀’的消息提示音从某个角落传来,我们的心都会为之一振,那种感觉特别奇妙。”
随着用户量的快速增长,麻烦也随之而来。
1999年,美国在线给腾讯发来了律师函,指控QICQ侵犯了ICQ的知识产权,要求腾讯停止使用相关域名并赔偿损失。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危机,张志东展现了技术人的沉稳。他早就预料到可能会有这么一天,已经着手研发全新的替代产品。
2000年3月,美国法庭判决腾讯归还两个QICQ域名。而此时,腾讯已经完成了产品的全面升级,不仅更换了名称,还设计了现在广为人知的企鹅形象。
然而,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用户数量的爆炸式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服务器和带宽成本,腾讯的账户很快见底。
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下不到一万元,连发工资都成了问题。
创始团队不得不四处借钱度日,同时接一些网站建设之类的小项目来维持公司运转。
这段艰难岁月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2001年,他们引进了传媒集团MIH的战略投资,才终于解决了资金危机。
2004年,腾讯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盘价3.7港元。随着腾讯业务的蓬勃发展,股价持续上涨,公司市值最高时突破7万亿港元。
作为腾讯的第二大个人股东,张志东的身家也水涨船高。
根据2024年的福布斯富豪榜显示,他的财富达到141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富豪中排名第18位。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千亿富豪的生活方式和普通上班族没什么两样。
当其他互联网公司高管纷纷购置豪宅、收藏名车时,张志东依然开着他那辆二十多万的大众宝来。
在腾讯内部,关于他座驾的趣事广为流传。有一次,同事们兴奋地传说“Tony终于换车了”,结果大家发现,他只不过是把旧宝来换成了新宝来。
他没有配备专职司机和保镖,住着普通的住宅,消费习惯和工薪阶层差不多。
一位前腾讯员工回忆,在一次行业活动上,张志东和其他企业家坐在一起,却没有人认出他。直到他主动递名片自我介绍,大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他就是腾讯的二号人物。
2014年,腾讯正处于高速发展期,42岁的张志东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去腾讯首席技术官职务,退出公司管理层。
这个决定在业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但了解张志东的人都知道,这很符合他的性格和价值观。
在互联网行业,很多创业团队会在成功后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分道扬镳,但张志东的离职完全不是因为这个。
他认为,公司发展需要新鲜血液,应该给年轻人更多机会。
马化腾在回应张志东离职时说:“我们做了四年的大学同学,十六年的创业伙伴。我和Tony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还长,在我心里,他早就像亲兄弟一样了。”
更难得的是,离职后的张志东并没有完全离开腾讯,而是选择加入腾讯学院担任讲师,把精力投入到培养技术人才上。
他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心得无私地分享给年轻一代,继续为腾讯的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在浮躁的互联网行业,张志东像是一股清流。
他用自己的人生选择告诉我们:成功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你创造了什么价值,不在于你坐在什么样的车里,而在于你要去哪里。
作者:李砍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