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滨湖科学城,一颗“人造太阳”正在建设当中。
“人造太阳”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天上的真实太阳,而是复制核聚变反应过程的装置,因此“人造太阳”的全称叫“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
“人造太阳”怎么建设?它又长什么样?一起来听总台记者刘军在现场的介绍。
“人造太阳”究竟是什么 ?
记者所处的位置是安徽合肥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的一栋厂房里。在他身旁的高耸装置,就是下一代“人造太阳”的核心部件“1/8真空室”。它重295吨,高19.5米,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橘子瓣”。



目前,下一代“人造太阳”正在进行关键部件的研制和现场集成调试,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面建成。
重活细活都能干 “人造太阳”有了“检修工”
在现场,记者发现在“橘子瓣”的上中下三个位置都留有窗口,它们用于安装各种系统设备和内部部件的调试及维护。但这些窗口并不是供人进出,而是机械臂的进出通道。


聚变发电加速推进 向着“能源自由”努力
随着下一代“人造太阳”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科研人员也在同步推进聚变能发电商业化的应用研究。

相信在大科学装置的助力下,人类距离用上清洁无限的“聚变电”,实现“能源自由”的那一天将越来越近。
(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