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充电航母”开上高速,能解决电车长假不敢上高速的难题吗?

这个国庆假期刚结束,我又被朋友群里的“电车上高速被困”照片刷屏了。

堵在高速上的燃油车主只是多花点油钱,而电车主可是真叫一个惨——不敢开空调保电量,到了服务区还得排队几小时充电。

不过这次江苏在京沪高速投放的“充电航母”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啥是充电航母?说白了就是一辆重卡拖着一大堆电池,能同时给8台电车充电,单枪最高120kW,总容量3600度电。

按照现在主流电车50度电的需求量,理论上能服务70多台车。是不是有点猛?

但这个“航母”真能解决电车假期不敢上高速的痛点吗?我看未必。

先说说电车高速出行的痛点。以我这些年实测的数据,CLTC标称600公里续航的纯电车,高速实际只能跑400公里左右,效率大概在70%徘徊。

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纯电车怎么也得充3次电。如果遇上排队3小时才能充上1小时的情况,谁还敢开电车上高速?

这个“充电航母”虽然是个应急良方,但架不住需求太大啊!今年国庆,江苏高速单日车流量创了新高——521万辆。

而据统计,江苏高速服务区日均服务充电车辆4万台次。就算给每个服务区都配上一台“充电航母”,也只是杯水车薪,顶多救急不救穷。

而且你们想过这个成本没?一台容量3600度的移动电站,造价少说也得上百万。

节假日用几天还行,平时怎么办?闲着?浪费啊!再说从能源利用效率来讲,这种“充电宝给充电宝充电”的方式也不咋地,输电损耗大不说,日常运维成本还高。

其实, 当下解决电车长途出行的最优解还是混动 。

无论是增程式还是插混,都能完美解决续航焦虑。看看今年节假日销量最火爆的车型就知道了,几乎清一色是混动。

放长远看,大规模普及800V高压快充才是王道。目前已经有少数800V架构电车,充电10分钟能补300公里,如果充电时间能接近加油,谁还关心服务区充电桩够不够用?

至于“充电航母”,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而不是电车高速出行困境的终极解药。

它更适合应急救援、特殊场景下临时补能,比如突发停电、大型活动现场等。

最后说句实在话,作为一个开了5年电车的老司机,长假出行我一向遵循“走走停停”原则。

高速上开100公里,去县城吃个饭充个电,既不焦虑也不堵车,这种旅行节奏不比赶路香多了?

各位觉得这种移动充电方案靠谱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假期电车出行经历!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