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点亮全运会!广州赛区放大招,智能机器人、8K镜头、AI中医全上阵
广州的天河体育中心最近可热闹了!8月20日,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搞了个大动作——科技赋能对接会,十多家企业带着最新科技成果扎堆亮相。安防机器人巡逻、数字人当解说、8K镜头抓拍冲刺瞬间、移动充电机器人自动找车……这些高科技玩意儿,让人看了直呼“太牛了”!
这场对接会在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举行,主题是“科技赋能全运”。简单说,就是把最前沿的科技用在全运会和残特奥会上,不仅让比赛更精彩,还要让这些技术赛后变成产业,留在广州,造福大家。现场来了不少企业、科研院所,还有银行和投资机构,大家一起商量怎么让这些技术落地生根。
先说说安防机器人。这家伙能在场馆里自动巡逻,眼睛比人还尖,360度无死角监控,遇到异常情况还能报警。有了它,比赛现场的安全系数直接拉满,观众和运动员都能更安心。广州华见智能科技公司带来的这款机器人,已经在对接会上圈了一大波粉。
还有数字人解说员,简直是“神仙”操作!它能用AI技术模仿真人,声情并茂地讲解比赛,连运动员的小动作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观众坐在看台上,通过手机扫码,就能听数字人讲解,感觉就像有个专业导游在身边。这种技术来自广东中科凯泽公司,现场展示时,大家都抢着体验。
8K镜头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种超高清摄像头能捕捉运动员冲刺的每一个瞬间,连汗珠滴落的轨迹都看得清清楚楚。广州博冠光电科技公司研发的这套设备,不仅能让裁判更精准判罚,还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观赛体验。想象一下,大屏幕上放着8K画质的冲刺画面,观众席估计得炸锅!
更厉害的是AI中医技术。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带来了一套“望闻问切”系统,能通过AI分析运动员的身体状态。比如,运动员跑完步,系统扫一扫,就能知道他肌肉疲劳到什么程度,需不需要调整训练。这技术不仅能帮运动员提高成绩,还能用到日常医疗康复,妥妥的“黑科技”。
移动充电机器人也挺抢眼。它能在停车场自己找到没电的电动车,自动充电,连插头都不用你动手。中科开创公司研发的这套系统,专门为全运会场馆的大型停车场设计。以后大家看比赛,开电动车也不怕没电了,方便得不得了。
这场对接会还有个亮点,叫“场景需求墙”。墙上贴满了18个科技需求,比如“元宇宙全运村”“AR导航”“外骨骼机器人”等。企业一看,哪个需求跟自己技术对得上,就去“揭榜”,现场认领任务。3天内,主办方还会整理出对接成果表,确保每个合作都能落地。
为啥广州这么拼?因为全运会和残特奥会是超级大舞台!广州赛区要承办跳水、田径、女足等29个比赛项目,占了全运会近七成的竞赛量。光运动员就有3.6万人,志愿者4.5万人,记者4000人,规模比2024年巴黎奥运会还大!这么大的赛事,科技不给力可不行。
再说说“赛后留产业”的想法。广州不光想把比赛办好,还想把这些高科技留下来,变成产业。比如,AI中医技术可以推广到医院,数字人技术可以用来做旅游导览,8K镜头可以进军影视行业。广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孟徽说了,广州要打造“需求牵引—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转化”的闭环,让科技从赛场走到城市,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对接会上,银行和投资机构也来捧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大佬现场给出融资方案,帮企业解决资金问题。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还开发了个“全运广州”小程序,里面能查场景需求、AI解读技术,甚至一键生成合作海报。企业点几下手机,就能跟广州的科技资源对接上,效率高到飞起。
广州赛区的负责人朱小燚说得好:“这不是终点,是新起点!”广州不新建场馆,而是把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体中心等老场馆升级改造,装上智能系统,变成智慧赛场。赛后,这些场馆还能服务市民健身,技术也能用到城市管理,妥妥的双赢。
想想看,广州这次的科技赋能,不就是给全国人民展示了一场“中国智造”的硬核表演?从赛场到城市,从技术到产业,广州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科技不仅能让比赛更好看,还能让生活更美好。未来,这些技术会不会走进你我家?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