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大民企:年入11588.19亿!创始人24岁创业,六次IPO敲钟

今年8月底,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正式揭晓——这份衡量中国民企实力的权威榜单中,京东集团以11588.19亿元的营收规模一举登顶全国第一,

同时毫无悬念地坐稳北京民企榜首,成为当前中国民营经济中兼具规模体量与行业影响力的标杆企业。

这份登顶全国民企500强的成绩,绝非偶然,而是京东从中关村柜台到万亿帝国,在零售、物流、科技赛道持续深耕的必然结果,更成为北京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缩影。

No.01

中关村柜台起家

刘强东的“草根故事”里,76个鸡蛋和500元路费常被提及,但时间线得拎清——这不是1998年创业的行囊,而是1992年他18岁赴京读人大时,

乡亲们凑的“家底”:你家3个鸡蛋、我家5块钱,最后攒出76个茶叶蛋和500元现金,是苏北农村对“状元郎”的满心期盼。

真正的创业开端在1998年6月:24岁的刘强东带着编程攒下的1.2万积蓄,在中关村海龙大厦租下4平方米柜台,挂起“京东多媒体”招牌,卖刻录机和光碟。

彼时他既是老板也是店员,进货、卖货、打包全靠自己,没人能想到这小柜台会长成万亿企业。

此前的经历早已埋下伏笔:大学靠写代码买了人大第一台学生电脑,后来开餐馆赔光20万,却悟透“现金流比利润重要”的道理。

到了中关村,他坚持“不卖假货、每单开票”,哪怕初期丢了些图便宜的客户,却靠口碑攒下第一批老客。

2003年非典成了转折点:线下门店全关,刘强东急得在IT论坛发帖卖货,多亏老顾客跟帖认证“京东从不卖假货”,当天就有6笔订单。

他连夜搭起简易网站,非典后干脆关掉12家线下柜台,all-in线上——2004年“京东多媒体网”上线,正式踏上电商赛道。

No.02

毛细血管里的商业革命

2007年,今日资本徐新听完刘强东4小时阐述,追加投资至1700万美元。这笔钱没有用来营销,而是投向更“重”的领域——自建物流。

刘强东发现72%投诉源于物流,力排众议砸钱建仓配体系。当对手用“轻模式”扩张时,京东把供应链沉到县镇,211限时达成为行业标杆。

2014年纳斯达克上市前,京东连续6轮融资超30亿美元。关键操盘包括:2013年获沙特王子3亿美元投资,转型技术驱动;

2021年分拆京东健康港股上市,市值一度超6000亿港元;2023年京东工业引入阿布扎比主权基金,估值冲至485亿元。

No.03

“再造京东”的裂变式生长

2018年明州事件后,刘强东启动“Big Boss机制”,将万人团队拆成2000个“战斗小组”,盈亏直接挂钩组长。

2023年取消事业群制,推行“品类CEO制”,90后管理者直接向刘强东汇报。

分拆上市矩阵:京东健康、京东物流、达达集团、德邦股份、京东工业(冲刺中)相继上市,形成“1个母平台+5个上市公司”架构。

2023年京东工业获阿布扎比基金3亿美元注资,嫁接中东数字化基建需求。

No.04

刘强东的“三毛五主义”与人性博弈

“三毛五理论”贯穿始终:赚1元时,分3毛给团队、3毛给合作伙伴、3毛5留给未来。2024年京东为15万外卖骑手全额缴纳五险一金,每月人均成本2000元。

2015年刘强东领10年1元薪酬,同期获数亿股期权,绑定团队长期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外卖大战。面对美团高管隔空喊话,刘强东下令“禁止口水战”,组建“小哥应急小组”深入台风天配送一线。

2025年公布“快递员退休领5350元/月”案例,回应算法压榨争议,推动行业保障升级。

No.05

万亿帝国的下一场战役

2025年9月25日,“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京东集团SEC副主席、CEO许冉宣布,京东探索研究院升级,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担任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在全球招募人工智能科学家。京东发布AI全景战略,宣布未来三年将持续投入,目标是带动形成万亿规模的人工智能生态。

京东AI Agent“军团”在JDD期间的“Agent开发者论坛”上密集亮相,从业务前端到技术底层,从效率提升到组织变革,京东正在布设一盘AI Agent生态大棋。

在即时零售领域,京东创新零售技术研发部负责人张俭恭分享了团队着力打造的Agent——“小七”。

对C端用户,“小七”将贯穿购物前的选品推荐、购物中的体验引导、购物后的问题处理与使用建议。未来,“小七”还可以接入智能家电、手表等设备。

此外,在员工侧,“小七”能整合工单、评价、舆情、骑手数据等跨系统信息,通过实时分析将问题精准推送至责任人。

物流场景侧,京东物流大模型团队的“智慧员工”方案聚焦应用Agent完成从“单点提效”到“组织重构”的转变。京东物流“独狼”无人车已实现站点与路区之间接驳运输环节的常态化运营,

有效减少配送人员的接驳趟次、增加在路区的揽派时长、提升揽派人效、揽收及时率和妥投率,节降末端环节的运营成本。

京东工业的上市正值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数据显示,中国工业供应链市场规模已从2019年的8.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4万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3.8万亿元。

在这一蓝海市场中,京东工业已经建立了明显的领先优势,其在MRO采购服务市场的规模已达到第二名的近三倍。

这种市场领导地位为京东工业的上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使其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2025年,刘强东在互联网行业中表现突出。他多次参加国家和行业的高规格会议,并在企业及商业布局上取得重大进展。京东不仅在新业务上发力,还为员工提供了丰厚的福利。

据AI大模型DeepSeek统计,2024年12月至2025年9月,京东连续8次加薪,包括2万名客服涨薪30%,快递小哥退休每人能领取数十万元公积金。

此外,京东还推出了一系列福利措施,累计投入220亿元改善员工居住条件,并提供教育支持和人文关怀。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京东系”员工总数达到90万人,新增28万个岗位。这种与员工共谋幸福的做法使“京东系”业绩全面爆发。

2025年上半年,京东实现营收6577.42亿元,同比增长19.28%。其他“京东系”上市公司也表现出色,京东物流、京东健康、德邦股份等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达达集团则在2025年6月完成私有化并从美股退市。

结语:从76个鸡蛋到六次敲钟,京东的11588.19亿营收背后,是一场持续27年的“毛细血管革命”——把供应链修到青藏高原的帐篷里,

把退休金塞进快递员口袋,把中东资本变成技术盟友。刘强东用“土狼战术”证明:真正的护城河,是让送鸡蛋的路,能跑出运火箭的速度。

正如刘强东在京东品酒会所说:“民营企业之间要简单、实在点,可以多见面聊聊。我坚持认为,所有企业在该竞争的时候要竞争,

但更多是依靠商业模式、价值创造、信誉等方面,来最终赢得消费者。”在AI与工业互联网的浪潮中,京东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下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机遇。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