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弹射技术是网友脑洞还是确有其事,合理吗?

提问:

在电动汽车碰撞的时候将动力电池组总成整体侧向弹出,以避免动力电池热失控导致车辆起火;这样的方案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网友的脑洞,应当如何评价这个方案呢?

有读者提出了上述问题,并且发来一张图片。

 

就图片来看似乎确有其事,但还是有网友认为这不是真的;确实,在AI连视频中的人物的表情、口型和动作都能随心所欲的修改且毫无破绽的阶段里,即便是有视频为证也难以令人信服。然而确实有测评机构和主机厂进行过类似的设计与测试,如上图所示,其动力电池组的电池仓在侧面设计有开口,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可以通过电磁技术本身实现电池组整体的弹出。

 

在技术层面是很容易实现电池组整体弹出的。

首先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电压很高,是远超过民用电电压的,是轻松超过500V的标准;加之电池组容量也足够大,实现对一组电池包的弹射是没有问题的。其次电池组线束接口部分的设计也可以做到完全不影响与之脱离,电池包内部也会有充足的空间以设计导轨,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是比较低的。

所以理论层面很容易设计出弹射机构,并且触发感应系统也有成熟方案;可参考的方案如安全气囊,只要在正、侧、后向设计碰撞感应传感器,即可实现碰撞之后自动触发弹射,可以做到与安全气囊的完美同步。

 

但是,电动汽车决不能使用电池组弹射的方案。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能是一句玩笑话。

实事求是的说,现在连笔者这种在汽车行业里混迹的员工也是难以分辨一些素材和资讯的真伪——理论上都不应该去尝试电池组弹射方案,想都不可以!原因不论是向前、向后、向左还是向右弹射,结果都几乎等于“谋杀!”试想如果在机动车道上的拥堵时间里发生碰撞,车辆在中间车道,那么不论往哪个方向弹射是不是都得弹射到其他车辆上,甚至弹射到其他车辆的底盘下面?之后如果电池组起火,自己的车辆是没有危险了,可是其他车辆司乘人员的生命就无关紧要了吗?

所以这项技术即便曾经有主机厂试想过或试制过,那也只是一次完全不符合逻辑的技术尝试;其完全不可能被允许量产,这项技术不用再讨论了。

 

电池组不应该弹出,且电池要做到不起火、不爆炸。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扮演的角色不应该只是储能单元;电池组更重要的功能是增加车身结构强度,从电池包的壳体到内部的电芯,在碰撞时都应该起到碰撞缓冲作用,或提高车身强度以降低车身碰撞变形量。

这样的动力电池和电池包才能算是优秀的设计。

而且动力电池不应该考虑在碰撞之后如何脱离,甚至应当做到碰撞之后不允许脱离车身!以避免电池热失控对其他车辆、行人或道路设施造成损害。所以正确的思路应当是从技术角度不断进行探索,打造出不论如何碰撞都不会起火和爆炸的动力电池。

 

重点:

以上不是科学幻想,因为《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于2026年7月实施;其中要求动力电池热失控之后要做到不起火、不爆炸,该安全要求为强制性标准。

至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再不用讨论电池组与车身脱离的方案;从明年七月开始,所有量产销售的电动汽车都必须且都能够做到严重碰撞挤压不起火、不爆炸,届时的电动汽车可以做到安全用车无任何后顾之忧。

此时的电动汽车从使用和实用的角度来说已经算接近完美。

如果对电动汽车安全性能有高要求且短期内无用车或换车刚需的话,建议明年下半年再关注新汽车产品。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