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键技术领域长期受制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成了打破技术瓶颈、推动创新突破的中坚力量。记者深入苏州、上海、杭州等民营企业高地,亲眼见证了硬核科技的现实攻坚,推动创新成果深度融入实际应用场景,让更多人共享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红利。
光纤预制棒
从“0”到“1”的攻坚路
通信设备的飞速发展,为“宽带中国”“网络强国”及“5G+双千兆网络”战略的加速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让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了重要话语权,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
国产PET/CT精准助力肿瘤治疗
民营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始终坚持“惠及民生、突破垄断”的方向。PET/CT作为现代分子医学影像的重要技术,随着国产设备技术突破与价格下降,让更多患者能享受到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与传统设备相比,我国国产的高端医疗设备全身PET/CT将扫描时间从原来的二三十分钟大幅缩短至1—3分钟,显著提升就诊效率。同时,图像分辨率和敏感性也有显著的提升,PET灵敏度较其他设备提高了40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李彪:全身显像一次扫描,就可以把患者全身的病变告诉临床医生,就可以知道这个病人处于什么期、肿瘤的病变侵犯到什么程度、跟周围的软组织关系是什么样、它周围的淋巴结是不是有转移。如今,以联影为代表的中国医疗设备企业已走向全球,产品进驻美国、日本、意大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5300多家医疗机构,让“中国智造”为世界医疗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薛敏:有的人说是从零开始,我们是从负数开始,因为我们背着这个行业沉重的历史包袱,所以一定要有一些新的策略,才能够改变这个局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产品做好,技术先进、质量稳定、图像质量好、好用,是最重要的。从实操到互动
机器人应用场景全新升级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机器人正成为中国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已经出现在商业服务、物流、工业等领域。那么,机器人成为家庭标配还有多远?等机器人来养老现实吗?
智元机器人数据采集师 杨喆:我们说的数据采集就像大人教小朋友一样,让它对一个动作进行反复操作。然后我们在后台筛选出比较优秀的数据,让它的动作保持连贯性。通过采集海量实操训练数据,一次一次记录有效操作路径,使机器人形成一个特定环境的完整记忆,让机器人更聪明,更贴近日常生活。在这里,一百多台机器人正在接受高强度的“魔鬼训练”。整个工厂分为家居、餐厅、工业、商超和办公等场景,一天能够产生3—5万条真实数据。
如今,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拟人化”智能突破,正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力量,促使机器人迅速融入更多应用领域。
过去一年间,我国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制造、到销售出货,各个环节都跑出了“加速度”。未来,通过进一步提升机器人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模态信息的协同处理能力,让它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且精准地感知周围世界。随着这些研发方向的逐步推进,机器人将具备更接近人类的思维和交互能力,在工业生产、医疗护理、教育陪伴、家庭服务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