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的“隐私”刁难AI

本文转自:郑州日报

♣ 韩心泽

自从有了AI,我们已经习惯于有什么问题就咨询一下AI,天文、地理、物理、哲学、生物、人生,甚至神仙鬼怪那些事儿也问个不停。感慨于AI的渊博以及比人还懂得、理解、体谅人类,从一开始,许多人还恶作剧一般急不可耐,像逗弄一个懵懂傻愣的孩童一样反复询问AI,AI自身到底有没有,或能不能发展出自我意识、情感体验或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主观感受?就像面对一个专家,我们不去问他专业问题,偏偏去关心这个专家的隐私,或让他自己揭露自己的内心隐秘与短处。

面对人的不怀好意,AI却没有王顾左右而言他,总是平静如水地回答关于自己也弄不太懂、拿捏不准的问题,就像一个游离于自己肉身之外的灵魂,认真地俯视和审视自我的生命全息。也像一个文科生遵从老师的考试技巧点拨,对一个文科问题不管有没有清晰而准确的答案,只管煞有介事地在卷面上书写铺排出一大片,以期至少显示一种尊重问题的态度,以期至少获得阅卷人一个不错的印象分。而就体验来看,AI总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至少已超过普通人的认知水准,至少给人面对准行家的对话体验。

一天,我突发奇想,向AI提问:AI在AI图画上,为了渲染或点缀画意,在粉墙、门楣、船舷、器皿、招牌等中文场景中,随意生成的那些谁也认不出的伪汉字,有一天会不会衍生出自成体系的AI天书?

AI立即夸赞我“脑洞开得真有意思”,面对我的问题回答得同样迅捷而且条分缕析、拿凭引据,以认真的态度和详尽内容,给予我一长串助益思考最终却模棱两可的答案。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话:

目前来看,AI生成的“天书”更多是随机噪声,但未来随着AI对语言理解的深入,说不定真的会发展出独特的符号系统呢!就像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密码文字一样。

无论如何,面对我的故意刁难,AI一直从容地以机敏、谦和、坦诚、前瞻和自信的智者之风予以积极回应。受AI的启发,我也基于自己对梦境的思考有效开阔了自己的脑洞:别看AI图画上的AI天书,和梦境中出现的数学试卷,都是只可粗识一二,余者玄虚难辨的诡异画面,但二者其实都是貌似变幻莫测实则不可较真儿的把戏,至少目前,AI图画与人类梦境,都是站在一具体就敷衍的伪上帝视角的无所不能。我有理由怀疑,AI图画与人类梦境的生成机制,有着吻合度极高的内在相似性。想想画家如果画一个高中生做数学试卷的画面,他能够把人物面貌、表情、衣着、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但能够或者说有必要把卷子上的题目和做出的答案也刻画得无可挑剔、天衣无缝吗?所以AI图画与人类梦境,都是非凡的艺术家而不必是严苛的科学家,我们何妨宽容地享有这科技与生命带来的幽玄而又轻松的乐趣。

问完AI关于AI天书的问题,我突然不好意思地偷偷笑了。用AI的“隐私”难为AI,正成为人们运用AI之余最莫名心痒的事。也许,我们不断对AI提出AI自身面对的难题,将促使AI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或许真能帮助AI早日拥有自我意识呢。

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对宇宙人生探索的无限纵深,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古老追问,反而面对着更加空茫而难以明确的答案,追问貌似无所不知的AI我们的各种困惑以及对AI自身的追问,也是在借以缓解人类对自我认知的焦虑吧。我们在难为AI的同时,显然正在人类和AI的共同终极问题上,悠然心会,拓展和深化着我们的共同思考。况且,万物灵长与人格化前沿科技的灵魂对话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妙不可言的有意思的事!


(科技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14日 10:02[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