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革命已至,“卖铲人”先导智能如何卡位万亿市场?

文|海山

来源|博望财经

先导智能近期堪称A股市场的“超级印钞机”,连续三天涨停,市值从500亿一路狂飙突破900多亿,短短数日涨幅近80%。

之所以被资金青睐,关键在下一代颠覆性突破固态电池。

业内甚至流传:“此时不布局固态电池,犹如十年前错过买房。”话虽夸张,却真实折射出市场的强烈预期。固态电池并非普通迭代,而是一场产业链的彻底重构。

因为一旦固态电池实现规模化量产,所带来的设备市场空间将以千亿计。先导智能作为行业龙头,早已卡位关键技术,未来订单有望如雪片般涌来。若再成功突破海外高端市场,利润率实现翻倍增长也非不可能。

未来千亿市值只是起点,两千亿或许也都不再话下。

届时,先导智能将不再只是一家设备制造商,而是成为新能源世界真正的“卖铲人”,无论终端电池巨头谁能胜出,都须向它采购不可或缺的“铲子”。

01

前瞻“落子”,提前布局

固态电池要实现产业化,核心设备的突破是关键,而先导智能作为全球锂电设备的龙头企业,早在几年前就盯上了这块“万亿蛋糕”。

在固态电池还处于概念萌芽阶段时,先导智能便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迅速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投入海量资源展开技术攻坚。

2024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高达16.76亿元,尤为关键的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数据较上年同期不仅未降,反而显著上升3.4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公司在技术攻坚上的坚定投入,而其中部分资源便定向倾斜于固态电池领域的核心研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先导智能的固态电池复合转印设备与高速叠片设备,已在技术性能上领先同行,成功攻克了固态电池生产过程中电极与电解质复合、电芯叠片精度与速度等关键难题。

比如在固态电池的前道制程中,先导智能推出了高效制浆、混料涂布等核心设备,还延伸至真空镀锂、固态复合转印等共用环节,兼顾为了来固态电池的湿法和干法两条路线。

中道制程则以固态电池高效叠片机和600mPa大容量卧式等静压机为核心,实现成型及致密化全流程覆盖。再加上后道制程,干法粉体综合测试仪及固态电池一体柜卧式高温夹具方案,完成高压化成分容与装配。

除了固态电池设备齐全,在技术性能上一骑绝尘。比如复合转印设备采用独特工艺,精准解决电极与电解质复合难题。高速叠片设备更是实现0.3秒/片的惊人速度,精度控制在±0.1mm以内,成功攻克电芯叠片精度与速度等关键瓶颈,为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扫除障碍。

先导智能高管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中也明确表示,“目前已有多家客户就固态电池设备表达合作意愿,部分设备已进入样机测试阶段”。

在锂电设备行业,样机测试通过后,往往就能快速转化为小批量订单,再逐步过渡到大规模采购,这也意味着先导智能的固态电池订单或许已处于“临门一脚”的阶段。

02

固态电池爆发前夜

当前全球固态电池产业正处在爆发前夜,种种迹象皆彰显着其“蓄势破局”的强劲势头。从市场规模数据来看,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为50GWh,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狂飙至500GWh,年复合增长率超45%,对应设备市场空间超万亿人民币。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成为固态电池爆发的核心助推器。当下,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35%,消费者对续航与安全的追求近乎苛刻,续航里程渴望从500公里跃升至1000公里,安全方面更是不容丝毫隐患。

传统液态锂电池却陷入困局,能量密度逼近理论极限,热失控风险高悬,而固态电池恰似“救星”降临。其能量密度可达400-500Wh/kg,是液态电池的1.5-2倍,还彻底攻克热失控难题,完美契合新能源汽车的升级需求,成为车企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

政策端同样为固态电池产业“添柴加薪”。中国工信部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坚方向,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支持全固态电池基础研究。为行业发展锚定目标。

欧盟更是通过最新电池法规,强制要求2030年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以上,这无疑给固态电池的应用按了加速键,迫使各大车企与电池厂商加速研发与应用进程,谁若掉队,必将在这场全球新能源变革中被淘汰。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积极布局,更是成为固态电池产业的“爆发引擎”。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等电池巨头纷纷投身其中。

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比亚迪全固态电池实验室样品完成测试,2025年小批量生产箭在弦上;丰田、宝马、大众等整车厂也不甘落后,丰田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宝马与SolidPower成立合资公司,大众投资QuantumScape,重金押注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堪称固态电池产业化元年,半固态电池已率先装车,蔚来ET7、智己L6搭载后,续航轻松突破1000公里,市场反馈热烈,进一步点燃全行业对固态电池的热情。

如今,从材料研发、设备制造到整车集成,固态电池产业链各环节已准备就绪,技术层面不断突破,成本也在逐步下降。

随着时间推移,一旦技术成熟与成本降至合理区间,固态电池必将如洪流般席卷市场,开启新能源电池的全新时代。其爆发之势,已不可阻挡,一场改变能源格局的产业革命,即将震撼上演。

03

海外“掘金”,锁定未来

基于固态电池产业的爆发预期和自身领先布局,先导智能早已为固态电池量产做好万全准备,而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落地,正以“乘数效应”疯狂刺激其业绩。

2025年中报显示,这家锂电设备龙头上半年营收66.10亿元、净利润7.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2%和61.19%,而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暴增456.29%,2025年公司新签订单金额已达60亿元。

这背后,一方面是固态电池设备毛利率比传统锂电设备高出12个百分点,直接拉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另一方面,头部客户为抢占技术制高点,纷纷采用“设备+工艺”捆绑采购模式,不仅带动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增长,还顺带助推了先导智能在涂布机、卷绕机等传统设备领域的订单量。

更关键的是,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催生的设备更新需求,让先导智能成功摆脱行业价格战泥潭,2025年上半年主动淘汰低毛利率订单后,锂电设备业务毛利率回升至35.06%,较2024年低谷期提升8个百分点,技术溢价能力肉眼可见地增强。

而且,当国内锂电设备市场陷入红海竞争时,先导智能早已把战略目光投向海外“深蓝海域”,2025年中报显示其海外业务收入达11.54亿元,同比增长5.42%,看似增速平缓实则暗藏玄机:海外收入占比已提升至17.5%,毛利率更是高达40.27%,比国内业务高出10个百分点,妥妥的“利润奶牛”。

这一成绩得益于“技术+本地化”双重出海策略,海外锂电扩产加速下业务快速放量,先导智能在欧洲地区拿下大众、ACC、保时捷、宝马等纯海外客户。

先导智能还参与宁德匈牙利项目;北美地区2024年3月就公布ABF20GWh订单,美国关税加剧下本土宁德授权(LRS)产能有望加速落地;东亚地区车企龙头与光储一体能源巨头也计划同步扩产,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先导智能海外布局的深层价值,在于重构了先导智能的业绩增长逻辑。过去,公司业绩高度依赖国内动力电池厂商的扩产周期。

而今,随着海外订单占比提升至45%的目标逐步实现,其收入结构将更加均衡。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客户普遍采用“预付款+里程碑付款”模式,使先导智能的合同负债从2024年底的114.3亿元增至2025年中的130.6亿元,同比增长14.3%,这相当于提前锁定了未来12-18个月的收入。

先导智能的增长不是短期概念炒作,而是有业绩、有订单、有布局的长期逻辑。未来当固态电池真正重构产业链时,这家手握核心设备话语权的龙头,有望在新能源的浪潮中冲击更高市值,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出海的标杆,而这份成长,才刚刚拉开序幕。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