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还在讨论“自动驾驶何时落地”,大洋彼岸的美国街头,极氪和Waymo这对“技术CP”已经悄悄把车开上了丹佛和西雅图的公路,而且不是普通试跑,而是实打实地为明年推出无人出租车服务铺路。
这事儿放在两年前,很多人可能觉得是“科幻片剧本”,但放在如今,它真要成真了。
你可能会问:极氪一个中国品牌,为啥不先在国内搞得风生水起,非要跑去美国“凑热闹”?答案藏在Waymo的选择里,丹佛和西雅图可不是随便挑的“风水宝地”。比起凤凰城那种常年干燥少雨的“自动驾驶温室”,这两个城市冬天飘雪、夏天暴雨,大风天更是一周好几场。极氪的厢型车和捷豹I-Pace在这儿跑,相当于直接把技术扔进“压力测试舱”:雪地打滑怎么控?暴雨里雷达够不够灵?大风天定位会不会飘?这些在“舒适区”练不出来的本事,才是真本事。
更关键的是,极氪不是单纯“供货”,而是深度参与造车。基于自家浩瀚-M智能架构开发的ZEEKR RT车型,从设计之初就奔着“原生无人驾驶”去的。欧洲创新中心操刀研发,连传感器布局都和Waymo的第六代系统深度适配。这种“从头到脚为自动驾驶优化”的车,市面上还真不多见。
Waymo的计划很清晰:明年先在丹佛推无人出租车,西雅图等审批一过立马跟上。但这只是“前菜”,费城试过水,接下来还要盯上拉斯维加斯、休斯敦这些人口密集又政策开放的城市。
极氪的野心也不小:作为全球首款瞄准“大规模量产交付”的原生无人车,ZEEKR RT一旦在美国站稳脚跟,等于给中国智造打了个“技术过硬”的全球广告。
对极氪来说,这波操作堪称“降维打击”式的品牌升级。以前大家聊极氪,可能还停留在“国产高端电动”的标签;现在呢?直接和谷歌旗下的Waymo绑定,在美国这个全球最挑剔的市场里证明“中国智驾不输人”。技术口碑有了,国际市场的门也就顺势推开。
对行业而言,这更是一次“中美技术共振”的标志性事件。过去总有人说“自动驾驶是硅谷的天下”,如今中国车企不仅能提供硬件,还能深度参与软件适配和场景测试。极氪和Waymo的合作模式,车企专注造“最适合自动驾驶的车”,科技公司专攻算法和数据,给全行业打了个样:分工协作比单打独斗更高效。
别看现在丹佛和西雅图的车还挂着安全员,但明年的无人出租车服务一旦落地,就是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菜市场”的关键一跃。
当你在手机上一点就能叫到没有司机的车,当城市规划开始为“无人车队”重新设计车道,当交通事故率因为人为失误减少而大幅下降……这些变化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
说到底,极氪和Waymo的这次合作,不只是两家公司的“商业故事”,更像是给全球出行行业递了张“未来通行证”。至于咱们普通消费者?准备好迎接“伸手拦无人车”的那一天吧。
毕竟,科技的魅力,就在于把“科幻”变成“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