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16年前研制的“核武器”,今天终于“试爆成功”!
9月1日,阿里巴巴港股飙涨18%,创下3年来最高纪录。
阿里在外卖大战投入的数百亿,在一夜之间全部挣回来了。
就在昨晚9月1日,阿里巴巴港股迎来了一次堪称回血式的暴涨。
当日盘中一度拉升近19%,收盘涨幅定格在18.5%,总市值一举增加3400亿港元,等于凭空涨出了“半个美团”(美团今日市值6294亿港元)。
图源:百度股市通
要知道,这样的单日表现,已经是阿里自2022年3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阿里之所以暴涨,除了淘宝闪购带来的巨大增量,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与AI相关业务的大爆发。
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阿里营收2476.5亿元,同比微增2%,但净利润高达431亿元,同比暴涨78%,远超市场预期。
图源:阿里巴巴
更关键的是,投资人看到的不是“节流式增长”,而是阿里在核心业务回暖的同时,AI 与云计算业务彻底打开了想象力。
阿里云本季度营收334亿元,同比飙升26%,增速比上季度的18%进一步加快。
图源:阿里巴巴
AI相关产品更是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收入在外部商业化营收中的占比已突破20%。
可以说,阿里不是在蹭AI热度讲故事,而是真正靠AI赚钱了。
过去一年,阿里在AI基建和研发上的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兑现着3年3800亿的资本开支计划。
图源:微博
市场终于意识到,阿里并不是一只被零售阴影拖住的老巨头,而是正在转型为有技术壁垒的科技航母。
都说大船难调头,但阿里的基因就是快速调整,紧跟时代而为。
很多人觉得阿里这次AI业务爆发得有点突然,其实是马云16年前的布局。
8月29日,据华尔街日报消息:
“阿里巴巴已经开发出一款比其旧款芯片功能更全面的新芯片。”
图源:华尔街日报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款芯片目前正在测试中,旨在服务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推理人物,而且与英伟达兼容。另外,该芯片极有可能由国内一家企业代工。
要知道,阿里的芯片业务归在阿里云,最早可追溯到7年前收购中天微成立“平头哥”。
图源:平头哥官网
此后,平头哥一分为二:做RISC-V IP的“玄铁”划到达摩院,主要是技术探索,不以盈利为目标;
另一部分留在阿里云,专注自研服务器芯片,已经实际投入使用。
实际上,互联网大厂自己做芯片并不稀奇。因为它们本来就有海量的云业务,对芯片和服务器的需求巨大。
既然要用这么多芯片,干脆自己做,既能省下给别人赚的钱,又能在新技术上线的时候减少沟通成本,把节奏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阿里来说,这就是一门合算的生意。
早在2009年,阿里就启动了“飞天”云计算项目,当时国内几乎没人真正理解“云”是什么,更没人看得清未来的商业价值。
外界一度嘲笑这是“烧钱无底洞”,但马云坚持要做。
事实证明,这个看似“提前了十年”的决策,给阿里在今天的 AI 热潮里赢得了先手。
此后,在阿里云论坛上,“飞天”云计算还有一个新名字:“马云的核武器”
图源:阿里云
没有过去十几年的投入和技术积累,就不会有今天阿里云能快速承接 AI 大模型需求的能力。
并且,马云对AI的态度一向鲜明。
2010年代,他多次在公开场合预测人工智能会重塑未来。
今年4月,他更是亲自回国,在阿里云财年启动会上强调:
“要让AI服务人类,而非取代人类”
如今全球AI市场规模已接近2800亿美元,未来几年还会以近36%的年复合增速扩张。
阿里云的连续高增长、股价的几度飙升,其实都是多年战略眼光的兑现。
就在财报发布后不久,阿里又迎来一个好消息。
8月31日,中国电信与阿里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云计算、AI 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深度合作,还要携手帮助中国企业出海。
图源:钱江晚报
签约现场,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和阿里CEO吴泳铭共同见证,足见双方的重视程度。
这不是阿里第一次和运营商牵手。
今年3月,阿里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完成战略合作。
与移动的协议中,双方约定共建先进的AI数据中心,还要把中国移动的“九天”算力平台和阿里的“通义千问”模型打通,形成联合生态。
这样算下来,阿里已经和三大运营商全面站到了一起。
现在看来,阿里是芯片也要做,饭也要抢,AI更要往前冲。
阿里、京东、美团的财报我们都已经看过,要问谁是输家可能没有答案,但若问谁是赢家,那恐怕只有家大业大的阿里了了。
淘宝闪购烧钱是烧钱了,但奈何血太厚,还带飞了电商业务。
要知道,阿里的底色依然是电商,但这并不妨碍它用AI重塑业务模式。
财报显示,中国电商集团二季度收入达到1400亿,同比增长10%。
图源:阿里巴巴
其中电商1185亿,即时零售148亿,批发67亿,都保持稳定增长。
这些零售业务不仅提供了现金流,也给了AI充足的应用场景。
在电商最前线看来,零售和AI的结合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电商数据量庞大,能让大模型更快迭代;AI又能反哺零售,从商品推荐、客服、供应链优化,到仓储配送的智能化管理,都能提升效率。
再加上阿里云提供算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数据—AI—零售—云,相互驱动,循环加速。
这种深度协同,就是阿里和其他对手的最大不同。
电商最前线制图
美团更多依赖本地生活场景,京东则强调供应链,但阿里在 AI+零售+云的三角架构中,拥有更复杂、更难被复制的生态壁垒。
在存量竞争的今天,单点突破的优势很难长久,只有构建生态体系才能抵御周期波动。
阿里正是通过零售、云和AI的联动,把自己从一家电商巨头,转型为有生态优势的科技平台。
这种转型,不仅让它重新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也可能决定它在下一个十年的竞争力。
AI 是阿里的翻盘,也是电商下半场的分水岭。
过去一段时间,阿里陷入增长焦虑,被迫在外卖、零售和补贴战里消耗巨资。
而现在造芯的成功,让AI成为阿里翻身的底牌。
所以,当流量红利见顶,外卖补贴只是消耗战,真正能决定未来格局的,是谁能在AI和云的赛道上跑出来。
来源:电商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