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奶奶的脚步细微瞬间教会我热爱人生

那是2008年,我坐在祖母的房间里,那里位于肯尼亚泰塔山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盐舌狩猎小屋(Salt Lick Safari Lodge)。小屋环境极佳,别墅几乎呈火箭形,抬高在地面之上,以防野生动物闯入。四周绿意盎然,窗外时常有大象、鹿和长颈鹿等动物经过。那一刻仿佛在目睹奇迹,但我觉得还有更多她应该看到的。

“奶奶,请跟我们一起去,我想让您看看狮子和斑马,”我恳求道。保护区里有些动物离小屋较远,我想让她亲眼目睹。她却说“不,我不想去。别担心我错过了,我已经很满足了。看看我窗外,所有我想看的动物都在这里。”

当时我感到很失落,觉得奶奶懒惰,不愿离开自己的房间。但就在几个月前她离世后,悲痛让我重新审视她的生活态度。

奶奶的独特人生观,无论身在何处

对奶奶而言,少即是多。她不追逐每一次体验,却对宇宙赐予的每一次经历心存感恩。

她总是用积极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也成为我如今努力模仿的榜样。记得有一次,我对一份心仪的工作感到焦虑。向她倾诉后,她举手祈祷并说道“最好的事情已经在向你走来,我确信无疑。”我最终如愿拿到了这份工作,我常觉得她的正能量是关键。

奶奶有时会对离开熟悉的空间感到不安,无论是家里还是旅行中的房间,这或许是一种轻度的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即对未知环境的焦虑。也许正因为如此,她不愿离开小屋去观赏动物。我永远无法确定原因,但这并不重要。在我眼里,奶奶始终好奇,她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她对旅行的欣赏方式,少有人懂

虽然奶奶稍显宅,但她热爱旅行。年轻时,她常与祖父一起去穆索里、果阿等近郊小旅行。

有一张她与祖父在船上的黑白老照片正是那段旅程的见证。每次看到,我都会想起她青春的美好与丰富的人生经历。

从她讲述的点滴中,我了解到她喜欢打扮、拍照,并在旅途中结交朋友。她总是那种走进房间就能带来欢乐的女性。

她善于倾听,结交一路相遇的人们

奶奶总能与陌生人快速建立联系,这或许得益于她出色的倾听能力和同理心。

我们一家去肯尼亚时,她与帮忙照看的管家阿瓦(Awfa)结下深厚友谊。虽然两人只能用破碎的英语交流,却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我常看到她们一天聊好几次,笑声不断。二十出头的阿瓦会向奶奶倾诉感情困惑,寻求建议。尽管年龄相差悬殊,她们却成为了亲密的朋友。离别的那天,阿瓦哭泣,因为她说会想念奶奶。奶奶的影响力就是如此深远。

她懂得知足

在所有与她的旅行中,我从未见过奶奶去勾选所谓的“愿望清单”,也从未因错过什么而沮丧。她对拥有的一切心存满足与感激。让她快乐的东西并不多,她也把这种心态传递给了我。

几年前我们一起去迪拜时,我记得我们坐在马里纳海滩的沙子上,她笑着轻推我,我们俩在沙地上打滚。每当回想起那一幕,我仍会微笑——那是我们两个在沙子里嬉闹的瞬间,完全不在乎外界的喧嚣。我希望在她的记忆里留下更多这样的时刻。

奶奶于2024年11月离世,我每天都在思念她。通过她的智慧,我明白了在当下寻找幸福的意义。只可惜,我没有机会再对她说一声“我爱与你共度的每一次经历。”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