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温德·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是Perplexity AI的首席执行官。这家公司提出了令人震惊且未经邀约的收购要约,欲收购谷歌的Chrome浏览器。图片来源:David Paul Morris / Bloomberg—Getty Images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力量,Perplexity已提出345亿美元的惊人报价,意在收购谷歌Chrome浏览器。Perplexity向该报证实了这一未经邀约的报价,且此报价远超其自身180亿美元的估值。当下正值两家公司的关键节点:Perplexity上月刚推出其自有人工智能原生搜索浏览器Comet,此举显然旨在与谷歌Chrome展开竞争。与此同时,谷歌的命运也悬而未决,原因是联邦法官正在权衡2024年裁决后应采取的补救措施,该裁决认定谷歌非法垄断搜索市场。Perplexity在致《华尔街日报》的声明中表示,其提出收购要约旨在“通过将Chrome交由有能力的独立运营商运营,以满足反垄断措施中最高的公众利益”。
美国司法部针对谷歌发起的反垄断诉讼始于2020年,指控该公司通过与设备制造商及浏览器开发商达成默认搜索协议,以非法手段打压竞争。去年,美国地区法官阿米特·梅塔(Amit Mehta)裁定,谷歌确实通过反竞争手段垄断了搜索市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恰好与Perplexity所提议的内容不谋而合:谷歌是否应被强制剥离Chrome浏览器——这款安装在数十亿台设备上、全球使用量占比超60%的浏览器。
诚然,Chrome不仅仅是一款网页浏览器,它更是将用户与谷歌搜索连接起来的战略枢纽,同时也是支撑谷歌价值2万亿美元广告业务的数据宝库。Chrome拥有约35亿用户,这一规模使其占据用户数据收集和默认搜索引擎设置的核心地位。出售Chrome是美国司法部针对谷歌提出的补救措施中的首要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DuckDuckGo首席执行官加布里埃尔·温伯格(Gabriel Weinberg)近期在法庭上作证称,Chrome价值可能高达500亿美元;部分分析师给出的估值则更为保守,约为200亿美元。Perplexity的报价为345亿美元,正好处于这一区间内。
Perplexity的理由
Perplexity是一家在2022年还鲜为人知的初创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估值达180亿美元的高调竞争对手,目前拥有约3000万月活跃用户,年营收约为1.5亿美元。其核心产品——一款人工智能驱动、附带来源引用功能的实时搜索引擎——被定位为传统搜索引擎及OpenAI的ChatGPT、Anthropic的Claude等领先人工智能助手的挑战者。Perplexity已与多家出版商达成合作,包括《时代》周刊、《洛杉矶时报》以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财富》杂志。
Perplexity允许用户从多个热门模型中进行选择,包括GPT-5、谷歌的Gemini 2.5 Pro以及Claude Sonnet 4.0,后者吸引了包括英伟达(Nvidia)、软银(SoftBank)和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内的主要投资者。Perplexity也已成为热门的收购目标,行业分析师认为,苹果应收购Perplexity以强化其目前相对滞后的人工智能产品矩阵,并降低对谷歌搜索的依赖。
诚然,Perplexity已拥有专属的人工智能网页浏览器——Comet。这款浏览器能够总结网页内容、智能管理标签页、回答页面内容相关问题,还能自动执行日程安排和在线购物等任务。Comet采用混合人工智能架构,将本地化处理(用于涉及隐私的敏感操作)和基于云的模型(如GPT-4o、Claude 3.5以及Perplexity的自有算法)相结合,以处理更为复杂的查询和代理功能。Perplexity的首席执行官阿拉温德·斯里尼瓦斯在领英(LinkedIn)上将Comet描述为“认知操作系统”。
在致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的信中,Perplexity表示其提出的收购要约,旨在通过将Chrome交由“有能力的独立的”运营商运营,以服务于“最高公共利益”。该公司承诺将继续维护Chromium(Chrome及其他众多浏览器的开源基础),并保证Chrome内继续默认使用谷歌搜索引擎,但用户可自行更改设置。在美国司法部考虑如何为针对谷歌垄断行为的调查画上句号之时,这一点可能至关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此前一直反对任何强制出售Chrome的方案。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在作证时表示,剥离Chrome会对谷歌的创新能力造成损害,威胁用户隐私和网络安全,并对互补服务产生不利影响。该公司提出了更有限的补救措施——主要是修改或终止与苹果、Mozilla和安卓(Android)的独家协议——以在不进行出售的情况下推动市场竞争。
Perplexity和谷歌尚未立即回应《财富》杂志的置评请求。
为撰写本报道,《财富》杂志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协助完成初稿。在发布前,编辑已核实信息准确性。(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