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加速“起飞”,380+颗卫星的“管家”这样看

去年年底,经过5天内13次轨道控制,高景二号03/04星建立了04星以03为中心的近距离“面外椭圆绕飞”构形,并控制“双星”启用了自主编队保持功能,这也中国商业航天首次实现“双星”共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如何让两颗卫星在太空中完成“穿针引线”?又为何能成为中国四维、时空道宇等公司380+颗卫星的“太空管家”?当时“双星”绕飞背后,靠的就是星邑空间的地面测控系统,精密轨道确定、高精度轨道控制技术和雄厚的空间操控工程经验,这些技术来自一家成立仅7年的商业航天公司。

卫星也要“太空管家”

在太空中运行的一颗颗卫星一直是复杂、高难度、集合多种技术手段的高科技产品。航天测控作为掌管卫星运行的“大脑+神经中枢”,其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一家成立仅7年的商业公司,星邑空间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商业航空领域快速崛起?

星邑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频次、高精度的轨道控制和多阶段密集控制能力算得上是星邑空间的一大优势,公司自主研发的星邑云测运控中心软件系统在继承成熟航天测运控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云计算、云存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高景二号双星任务也是这些技术能力的印证。

作为高景二号03/04星测运控服务商,在卫星发射入轨后,当时他们组织专家充分考虑双星编队绕飞的各种复杂约束条件,在保证控制精度、确保双星不发生碰撞风险的前提下,制定了最优的轨控策略,并不断优化调整控制参数,经过“管道跟飞”和“编队绕飞”两个阶段的构型控制,最后建立了双星编队绕飞构形。

给“失联”卫星做抢救,也是星邑空间的工作之一。今年5月21日,某卫星发射仅2天后下行信号突然消失,星邑空间技术专家团队凭借多年丰富的卫星异常处置经验,提供了精准的问题排查思路和方向,使卫星研制方快速排查出故障原因为星务软件异常,经过5小时抢救使卫星恢复正常。

“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在“双星”绕飞之后,星邑空间也迎来快速成长。

“我们已成功助力商业卫星头部企业多个大型卫星星座组网运行,目前已为380余颗卫星提供测运控服务。”星邑空间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才成立的星邑空间,如今技术版图更是已经由单一测控向全领域延伸,不仅参与卫星客户星座测控任务,还为用户研发星座控制软件、生成卫星入轨部署控制策略及星座构型维持策略。

国际首个地月空间三星星座,也有星邑空间的参与。该负责人称,2022年至2025年期间,星邑空间成为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月空间DRO探索研究”工程任务的地面应用系统合作单位,参与支撑DRO三颗卫星的在轨运行。

今年1月,作为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合作商,星邑空间为巴基斯坦PRSC-EOS1卫星发射入轨提供了测控总体方案支持,并组织所属测控设备成功跟踪目标,稳定接收遥测数据、发令成功率100%,完成首次外星测控任务。在该负责人看来,这是星邑空间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迈出的第一步。

商业航空市场有多大?有研究报告预测未来3-5年,天地一体化的卫星通信与数据服务解决方案与航天器在轨操作的市场规模预计可达300亿元。今年3月,国防科工局就发布了《关于促进商业航天测控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商业航天测控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商业航天测控在政策上也迎来诸多利好。

该负责人强调,在政策东风与市场蓝海的双重驱动下,星邑空间的测运控网同时操控380+颗卫星在轨运行,不仅是一家企业的七年蜕变,更是中国航天以新质生产力突破创新的缩影,在太空经济崛起的时代,“中国方案”将成为重塑全球商业航天测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

文 | 记者 许张超

图 | 受访者提供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