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域的“咸鱼翻身”并非偶然。现状摆在眼前:合资紧凑级轿车普遍价格倒挂,卡罗拉官方起步已经来到9万区间,朗逸甚至跌到8万以内,本田如果还守着十几万的心理价位,无异于自绝生路。所以降价是唯一可行的破局手段。问题在于,降价能否带来实质性的销量回暖?思域5月的表现算是给出了阶段性答案,但要想持续,产品力必须撑得住。
值得一提的是,思域从来不走空间极致路线,而是主打动力和运动调校。本次改款沿用了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92马力,峰值扭矩240牛·米,官方零百加速7.5秒。在同价位区间,对手卡罗拉1.5L版本只有121马力,速腾1.2T也仅150马力,对比之下差距肉眼可见。所以即便价格下探到8万多,动力账面数据依旧能和更贵的菲斯塔N Line一较高下。
除了发动机,本田在底盘标定上的功底依然在线。思域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没有缩水,前后副车架采用铝合金件减重8%,转向齿比13.4:1,日常驾驶指向更灵敏。这套组合在同价位车里仍是稀缺配置;朗逸和轩逸的后扭力梁在激烈变线时侧倾控制明显逊色。换句话说,底盘是思域的护城河,只要保住这条基因,降价就不是简单的“贱卖”。
尺寸方面,思域长宽高为4674×1802×1415毫米,轴距2735毫米,放在紧凑级里属于标准身材。虽然不及秦PLUS的2765毫米轴距长,但后排腿部距离实测有两拳,满足家用不成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新款在后排座椅靠背角度上做了2°的调整,让长途乘坐支撑更到位。空间不算亮眼,却也没有短板,这正是本田工程师向来追求的均衡哲学。
如果说早年思域靠的是“性能小钢炮”标签,如今它更像一款全能型选手。内饰取消争议颇大的全液晶面板,回归机械指针+9英寸中控屏的组合;同时将Honda SENSING驾驶辅助功能下放到最低配,包含LKAS车道保持和ACC全速域自适应。以8.98万元的起步价就能拿到L2级辅助,这事放在去年还难以想象。厂家解释很直白:把能给的配置一次性给足,才能阻止用户在展厅转身投向自主品牌。
当然,任何降价都会带来毛利率损失。本田总部2025财年全球营业利润虽同比增长77%至1.38万亿日元,但中国业务却是拖后腿的主要板块。思域的“以价换量”更像是一次止血手术:用燃油车现金流支持新能源转型。从2027年起,本田宣称在中国投放的全系产品将只剩混动和纯电。思域如果不能在两年内完成生命周期的价值榨取,资源将会快速向烨和e:N系列倾斜,不排除未来停产国产燃油版的可能性。
写到这里,不得不对思域当前的性价比做个小结。动力领先、底盘到位、配置厚道,这是它能在8万价位站稳脚跟的根本;空间中规中矩、品牌热度有所消散,则是短板。对家庭用户而言,如果更看重后排舒适度,秦PLUS依旧是个难以回避的选项;但若想要兼顾通勤驾驶乐趣,思域仍然值得肯定。至于本田能否依靠这一波“降维打击”扭转在华销量连续九个月下跌的颓势,还有待观察。
本田已经亮出底牌,那么,您会为8万多的思域买单吗?对于这款降价后的“小钢炮”,您有什么看法?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