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ABUBU情感经济的热潮逐渐平息之后,AI陪伴玩具正悄然成为市场的新宠。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AI玩具市场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预计年增速将超过20%,直指580亿美元的广阔蓝海。而在中国,这一市场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600亿元大关。
众多企业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纷纷布局AI陪伴玩具领域。上市公司如汤姆猫、奥飞娱乐等,正积极将AI技术融入其经典IP中,推出具备情感陪伴与深度交互能力的智能玩具。这些企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为传统IP注入新的活力,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然而,尽管市场前景广阔,AI陪伴玩具也并非没有争议。一些消费者质疑,这些产品是否只是技术“套壳”的一次性陪伴体验,而非能够真正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结的“情感伙伴”。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记者近日走访了上海市内的多家AI陪伴玩具线下门店。
在门店中,记者发现AI陪伴玩具的线下消费人群以家长和上班族为主。家长们更倾向于将AI玩具视为儿童学习与娱乐的智能伙伴,而上班族则通过购买“电子宠物”进行日常互动,以缓解孤独感。门店中展示的AI玩具种类繁多,既有智能玩偶类,也有机器人型。
智能玩偶类AI玩具通常以毛绒材质等传统玩偶为载体,内置AI大模型实现语音交互、知识问答等基础功能。这类玩具能够实现基础的情感陪伴,适合学龄前儿童使用。例如,孩子王Ultra店内销售的自研AI陪伴玩偶“阿贝贝”,就采用了毛绒外观设计,内部搭载豆包大模型,能够迅速感知孩子情绪变化并给予相应的安慰性回应。
机器人型AI玩具则具备更加进阶的交互能力。例如,可立宝旗下的AI宠物狗“Loona”,以四足机器形态区别于传统玩偶形态的AI玩具。该产品搭载ChatGPT引擎,能够与人进行互动游戏与故事讲述,同时模拟宠物犬的基础行为模式,对用户进行跟随。据店员介绍,“Loona”在该门店预售期间已积累了不少预订订单,且线上销量也十分可观。
除了儿童陪伴型AI玩具外,市场上还出现了针对年轻上班族和老年群体的陪伴型机器人。例如,日本品牌LOVOT的宠物机器人就以其独特的情感联结体验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该产品未配置语音交互模块,仅通过模拟宠物叫声实现发声,旨在增强用户情感联结体验。据店员介绍,LOVOT在与主人的日常接触中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并根据用户互动情况产生差异化反馈动作。
随着老年群体陪伴需求上升、年轻世代情感消费扩大以及儿童情感教育重视度提升,AI陪伴玩具市场规模正迎来快速增长期。多家上市公司和传统玩具厂商纷纷加速布局这一领域,推出各类创新产品。同时,AI玩具赛道也迎来了创业潮,大量具有大厂背景的人才涌入这一领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然而,尽管市场火热,AI陪伴玩具仍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成人向产品定价较高等问题。AI陪伴型机器人带来的情感替代等伦理问题也值得警惕。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布鲁姆曾表示担忧:“倘若AI彻底消除了孤独带来的痛感,人们可能会失去自我反思以及改善人际关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