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小厂冲上市,年赚6.5亿靠大客户,背后老板30岁白手起家

昆山一家小厂,鸿仕达,最近火了!这家公司干啥的?简单说,就是造智能设备,帮工厂省人省力。6月25日,他们的IPO申请被北交所受理,准备上市融资2.17亿。这事儿听着挺普通,但背后有个30岁白手起家的老板胡海东,带着小厂逆袭的故事,特别带劲!

鸿仕达2011年成立,注册资本4266万,规模不算大,但实力不小。他们专攻智能自动化设备和柔性生产线,简单说,就是让工厂的流水线更聪明,能快速换产品,还省人工。这公司不简单,还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硬核,市场认可度高。他们的产品,比如配件和耗材,卖得特别好,客户里大牌不少。

这次IPO,鸿仕达计划募资2.17亿,钱怎么花?1亿用来还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剩下的投到智能制造扩产和研发中心建设上。为啥要扩产?因为订单多,生意好!2022年,他们收入3.97亿,2023年涨到4.76亿,2024年直接冲到6.49亿。净利润也水涨船高,从2969万到5348万,三年翻了快一倍。这成绩,搁谁身上都得骄傲一把!

胡海东是这家公司的灵魂人物。1980年生的他,今年才45岁,本科学历,年轻有为。2003年,他从昆山一家电子厂的工程师干起,2006年跳槽去做销售经理,攒了经验和人脉。2011年,30岁的他不甘心打工,干脆自己创业,创立了鸿仕达。从小厂董事长干到总经理,现在是公司的大股东,握着44.22%的股份,还通过两家合伙企业控制18.52%的表决权。这人,脑子活,胆子大!

鸿仕达的客户群很集中,前五大客户占了收入的六七成,尤其是立讯精密,稳坐第一大客户宝座。这说明啥?说明鸿仕达的产品过硬,大厂信得过!但也有风险,客户太集中,哪天大客户跑了,生意可能就得晃一晃。不过,胡海东显然不是吃素的,他带着团队硬是把公司从昆山小厂干成了北交所的潜力股。

说起智能制造,这行当现在多火?中国制造业正从“人工多”往“机器多”转,鸿仕达这种专精特新的企业,正是国家支持的方向。他们的设备帮工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一条柔性生产线,能让工厂快速切换产品型号,不耽误订单。这种技术,特别适合现在市场变化快的节奏。鸿仕达抓住了风口,难怪业绩年年涨。

胡海东的创业故事,也挺让人感慨。30岁那年,他没靠家里一分钱,硬是凭着技术和人脉,把鸿仕达干起来了。创业初期,估计没少熬夜跑客户、搞研发。能从一个普通工程师,干到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靠的可不只是运气。他对市场的敏感度,加上敢闯敢拼的劲头,才有了今天这成绩。

这家小厂的故事,咋听咋像咱们身边的奋斗故事。谁家还没个梦想呢?胡海东从工程师到老板,带着鸿仕达一步步干到上市,靠的是真本事。未来这公司能走多远?会不会成为智能制造的下一个大明星?大家伙儿不妨盯着点,没准儿还能从中学到两招!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