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硅谷的科技巨头们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 AI 人才争夺战。Meta(原 Facebook)CEO 马克·扎克伯格不惜重金,向一些顶级 AI 人才开出了为期四年、高达 3 亿美元的薪酬方案,第一年的薪酬更是超过 1 亿美元。这场“钞能力”大战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华人工程师余家辉。
余家辉无疑是当今全球 AI 领域最顶尖的人才之一。他不仅拥有坚实的学术基础,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论文,还在 Google Brain 和 OpenAI 等世界级实验室积累了丰富的大模型实战经验。他的经历证明,在 AI 时代,扎实的学术功底依然重要,尤其是在数学、算法、模型架构等底层技术上的沉淀。同时,实习和项目经验也尤为关键。
余家辉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计算机科学专业,之后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师从计算机视觉领域先驱 Thomas S. Huang 教授,开启了他在 AI 领域的探索之路。在博士求学期间,余家辉便显露出卓越的科研天赋。他在 Adobe 实习期间深度参与了“DeepFill”项目,该项目成功运用 AI 技术实现照片中物体的智能去除与修复,效果显著。
毕业后,余家辉的职业轨迹可谓星光熠熠。他相继在 Google Brain、OpenAI 等顶尖 AI 研究机构任职,每一段经历都为其学术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 Google Brain 期间,他参与了谷歌旗舰模型 Gemini 的多模态团队工作,更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领导职责。Gemini 作为谷歌推出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集语言理解、图像识别与生成等多项能力于一身,发布后在 AI 学界掀起热烈讨论。
2023 年,余家辉转战 OpenAI,出任感知团队负责人。感知团队在 GPT 模型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主要负责赋予模型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在 OpenAI 任职期间,余家辉深度参与了 GPT - 4o、GPT - 4.1 等里程碑式模型的研发工作,带领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推动 GPT 系列在多模态感知与理解方面实现重大飞跃。
面对 AI 浪潮的冲击,Meta 近年来大力投入 AI 研发,致力于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智能产品。然而,Llama 系列模型在性能与口碑方面都遭遇了诸多难题。为了突破当前的技术瓶颈,提升 Meta 在 AI 领域的整体竞争力,扎克伯格启动了“超级智能团队”计划,力图通过吸引顶尖人才来扭转局面。
新团队负责人包括前 Scale AI CEO Alexandr Wang 和前 GitHub CEO Nat Friedman,以及以余家辉为代表的首批 11 名成员。这些动作已经在网络和市场中产生了“人才磁场”的效应。然而,OpenAI CEO 奥特曼并未坐以待毙,他对 Meta 的挖角行为进行了批评,并表示 OpenAI 的核心使命始终坚定,即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为首要目标。
余家辉的成长轨迹为当代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他的经历证明,在 AI 时代,扎实的学术功底依然重要,尤其是在数学、算法、模型架构等底层技术上的沉淀。同时,实习和项目经验也尤为关键,从 Adobe 到 Google、OpenAI,余家辉始终在科研与工程之间游走,不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技术落地能力。
对于想在 AI 领域获得高薪与影响力的年轻人而言,提早参与科研项目、注重系统性思维、并积极争取加入顶尖实验室或团队,依然是当前最具确定性的路径。
在这场 AI 人才争夺战中,余家辉无疑成为了焦点。他的加入不仅为 Meta 带来了巨大的技术潜力,也引发了业界对 AI 未来发展走向的广泛关注。未来,Meta 能否凭借这支“梦之队”扭转局势,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本文转载自@Maggie麦琪AI
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