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跨界抢单,研发烧钱25亿,消费电子江湖谁胜出?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立讯精密最近有点忙,不仅在消费电子领域打拼,还跨界闯进了声学和马达业务,直接跟歌尔股份、瑞声科技抢饭碗。这事儿听起来就挺刺激,像不像街坊邻居突然开了一家新店,抢了老店的生意?立讯精密这一步棋,到底是稳赚不赔,还是冒险一搏?咱们来好好聊聊。

先说消费电子这块地盘。手机市场这几年不太好过,出货量一直在往下掉。数据摆在这儿: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比前一年少了4%,直接让竞争变得更狠了。歌尔股份、瑞声科技、舜宇光学这些老玩家,毛利率都在下滑。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拼了命想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瑞声科技靠着声学器件和触控马达,毛利率还能撑在高位,但歌尔股份和舜宇光学就没那么幸运,产品结构没调整好,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立讯精密呢?它也在这场价格战里,毛利率不算高,只有16%左右,跟行业平均水平差不多。

立讯精密不甘心只做消费电子的老本行,它还瞄上了声学和马达业务。这可不是随便跨个行那么简单。声学器件和马达是手机里不可或缺的零件,技术要求高,市场竞争也激烈。立讯这一脚踩进去,直接威胁到了歌尔股份和瑞声科技的订单。就像你家门口的包子铺突然开始卖煎饼,隔壁煎饼摊的老板肯定得慌了。立讯这么做,是想靠新业务分摊风险,增加收入来源。可这步棋风险不小,毕竟新领域得花钱花时间,技术也要跟得上。

再说说立讯的另一个战场——汽车电子和通讯领域。这两个领域的毛利率分别是16%和20%,跟它在消费电子的水平差不多,没啥特别优势。汽车电子听起来高大上,但立讯之前收购的Meta公司业绩不太行,拖了后腿。通讯领域虽然稳定,但增长空间不大。立讯要想在这两个领域站稳脚跟,得投入更多精力去优化产品,不然很容易被对手甩在后面。

立讯还有个杀手锏,就是研发投入。这家公司在这方面可没少花钱。过去十几年,立讯的研发费用从0.16亿元涨到了25.15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从1.58%飙到7%。这数字听着就挺吓人,相当于把赚来的钱大把大把砸进技术研发。跟同行比,立讯的研发投入不算少。泰科电子是行业老大,平均每年投44亿元,占营收5%左右;立讯的16亿元虽然比不上泰科,但占比7%,在行业里也算靠前。这说明啥?立讯在技术上不想落人后头,卯足了劲儿想往高端产品爬。

说到高端产品,这可是立讯未来的希望。消费电子市场现在是红海,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想赚钱就得往高端走。比如,舜宇光学在2016年和2017年通过调整产品结构,硬是把毛利率拉上去了。立讯如果能把中低端产品升级成高端货,毛利率肯定能往上走。就像你卖煎饼果子,之前只卖普通的,现在加了鸡蛋火腿,价格高了,利润也多了。

立讯还有个选择,就是跨赛道去军工领域。军工连接器的要求高,竞争没那么激烈,毛利率也比消费电子稳定。看看中航光电,专做军品连接器,毛利率一直稳得像块石头。立讯如果能挤进这个赛道,估计能分到一杯羹。不过,军工领域不是想进就能进,技术门槛高,认证流程也严格,立讯得拿出真本事才行。

管理费用也是个绕不过的话题。立讯的管理费用率从4%涨到了快10%,主要是因为研发投入占了大头,70%以上都花在这儿了。这钱花得值不值?得看成果。立讯的研发让它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通讯领域都有了立足之地,但短期内还没看到爆发式的回报。就像种树,种子埋下去了,得等几年才能结果。

市场上还有个对手叫泰科电子,业务布局均衡,毛利率稳得像老大哥。立讯跟它比,还有点差距。泰科的研发投入虽然绝对值高,但占比没立讯高,说明它在成本控制上更有一套。立讯要想追上,得在效率上下功夫,不能光靠砸钱。

立讯的跨界打法,到底能不能成?消费电子市场现在是硬仗,汽车电子和通讯领域也得慢慢熬。军工领域是个机会,但门槛不低。立讯的研发投入是大手笔,但回报得看长期。就像咱们普通人做生意,胆子要大,但步子不能迈得太急。立讯这盘棋,下的到底怎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杆秤。你觉得它能在这场江湖争斗中杀出重围吗?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