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感拉满!人形机器人和飞行汽车同台“秀肌肉”,这届文博会的“技术咖”们如何硬核破圈?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马子卿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文博会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会上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并有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现场展示与交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过去一年里,人形机器人行业技术创新与商业化探索迈入关键阶段,众擎机器人跳舞秀运动技巧、宇树科技机器人上演拳法、智平方机器人切蛋糕⋯⋯每次技能展示都成为“爆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了人工智能(AI)展区,有6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在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上,文博会的机器人表演迅速走红,多家公司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吸引游览者驻足。

人形机器人秀出硬核科技

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形态,可以对环境深度学习和理解,与物理世界实时交互。乐聚机器人、工匠社机器人演绎咏春拳,浙大海创人形机器人演奏钢琴⋯⋯这届文博会展示的多个品牌机器人让人眼前一亮。

每经记者在文博会现场看到,机器人企业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字华夏”)携产品“夏澜”和“星行侠”来到展场。和大多数同类型产品相比,“夏澜”的一大特色是其面部皮肤拟人度极高,采用仿生硅胶制作,可以做出20多种表情。

数字华夏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吴为告诉记者,“夏澜”头部有29个电机,两个眼睛都是摄像头,面部皮肤有7到10层,还埋了毛细血管。“我们很关注机器人和人的交互体验,我们认为人类只愿意和类人的智能体去交流,所以公司坚持完全人形(机器人),做到和人一样的头部、脸部。”

据记者了解,数字华夏成立于2024年,至今已经在商业场景交付数十台“夏澜”机器人。在本届文博会上,数字华夏还推出了最新款双形态机器人“星行侠”,从外观上看,“星行侠”是在人形机器人的基础上加装了轮式底盘。吴为告诉记者,新款机器人可以轮式行进,也能够离开底盘以双腿走路。底盘不仅自带电池,续航长达10小时,还可以让人形机器人的前进速度达到每秒1.2米,这一设计解决了续航和速度两大问题。

据悉,“星行侠”价格只有“夏澜”的五分之一,而且外观、人设、音色、情商模型都可以定制。吴为相信,“星行侠”会在商业零售、展厅展览、文体文娱和科研教育领域获得不错的效果。

过去一年里,深圳本地名企——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擎机器人”)频频“出圈”。5月22日下午,众擎机器人再放大招,宣布将推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格斗赛。

机器人格斗赛宣传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当日,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的拳击比赛预计有两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一种是让机器人进行拳击比赛,另一种则是人操控机器人完成。

赵同阳认为,机器人格斗大赛并非只是“为了格斗而格斗”,而是提供了一个机器人行业“大规模训练的场景”。因为格斗需要机器人有较高的协调能力,比如视觉感知、电池能力以及“小脑协调”等,它需要机器人作出快速反应和判断。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助力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人工智能赋能文旅新形态

本届文博会上,AI、低空经济等技术正在重塑文旅形态,给文化增添了更多科技色彩。

张健明所在的公司展示了一款VR眼镜,他向记者介绍,公司打造的“VR+文旅”项目已在无锡古运河景区正式投入运营。项目依托古运河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文化景观的数字化重构,重点还原了南禅寺、清名桥等标志性历史建筑,让游客能在VR眼镜中获得沉浸式、交互式的文化体验。公司这款VR眼镜已在教育、科技和医疗等领域有所应用。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对于旅行体验的追求日益多元化。在文博会现场,记者就看到了低空经济出行领域的多种新品。

据记者了解,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将公司的全球首款飞碟型载人飞行器带到现场。该公司品牌总监余鹏介绍,“飞碟”主要面向旅游景区、主题乐园和特色小镇等场景,在30~50米的低空视角为游客提供独特的观景体验。目前已在台州方特乐园、贵州“村超”等23个城市的各类场景完成飞行表演。

飞碟型载人飞行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广汽高域的GOVY AirJet复合翼飞行汽车也是首次外出亮相。该产品融合固定翼与多旋翼优势,具备垂直起降和巡航飞行能力,最大飞行时速达250公里,续航里程200公里。

广汽高域飞行汽车创始人苏庆鹏告诉记者,飞行汽车经过四年的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已完成从技术论证到产品落地论证的全过程,并已开启适航审定,即将落地量产。公司预计明年会装载固态电池,续航里程有望提升到300~400公里。

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科技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