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芯10年,雷军终圆梦

造手机的门槛有多高?

当不少博主在抖音“表演”徒手搓手机的时候,答案便显而易见。

要想造一部手机并不难,难的是造一部性能卓越的手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产手机深陷“堆料”诟病,也长期面临核心BOM的供应危机。

从全球手机厂商竞争格局来看,苹果和三星一直是行业TOP,但均面临很大增长压力。如果从出货量来看,2024年苹果和三星均出现同比下滑。

反观国产手机阵营,在小米领衔下,vivo、荣耀、联想、华为等均同比两位数增长。

过去,国产手机从AI和系统入手,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最难的芯片领域,始终难以突破。

芯片+OS+AI构成了手机厂商最深护城河,尤其是芯片层面,这也是苹果和三星长期霸榜全球的底气。

作为全球现代科技产业的基石,芯片早已成为科技竞争的焦点,任何有雄心的全球大厂,都不可能放弃芯片这个主阵地。作为国产手机“一哥”,小米想要再进一步,芯片这座大山不得不翻

5月22日晚,雷军携小米玄戒O1正式亮相,以二代3nm工艺制程瞄准国际最前沿,标志着小米在芯片设计上正式紧追行业第一梯队

一直以来,外界对小米的硬核技术或有疑问。

但实际上,过去十年来,小米一直在死磕尖端技术——芯片。

后来者居上,小米逆袭抢到“入场券”

商业世界从来不缺“逆袭”神话。

2025年伊始,DeepSeek一夜之间席卷全球,以极低的成本、出色的表现强势超越ChatGPT,一跃成为全球AI大模型的引领者。

几乎在同一时刻,宇树科技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旗下四足机器狗翻山越岭,跑出了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加速度。

回头看,过去十年来,中国并不乏后来者居上的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重塑全球竞争格局、高铁技术重新定义行业标准、商业航天持续迈向“深空”、无人机领跑消费级市场、5G通信牢牢控制全球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有相当一批科技企业一直在“水面下”暗自蓄力,等待一朝“逆袭”突围。

现在,小米重回舞台中央,强势甩出“王炸”——自研芯片玄戒O1,一举啃下全球芯片设计最硬的3nm工艺!

纳米数越小,意味着要在同样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以此实现更强的计算能力、更快的处理速度、更低的功耗。3nm工艺,也是眼下接近于极限的水准。

雷军介绍,玄戒O1采用台积电第二代3nm工艺制程,晶体管数量达190亿颗,芯片面积仅109mm²,2个超大核+6个大核+2个高能效小核的10核心设计,使用Arm最新的Cortex X925 CPU架构,安兔兔综合跑分300万左右,性能和功耗比肩苹果A18Pro。

单从数据来看,应该说,玄戒O1是中国内地3nm芯片设计的一次重要突破

对于小米来说,若与过去的“澎湃S1”对比,玄戒O1堪称“杀手级”硬实力。

至此,小米算是抢到了行业第一梯队的一张“门票”。

发布会前夕,小米创始人雷军发文回顾“小米芯片之路”称,“深知造芯之艰难,制定了长期持续投资计划”。言外之意,这次小米是要铁了心杠上芯片了。

死磕芯片,小米“追芯”十年

成功远非一朝一夕。造“芯”这件事儿,小米“熬”了十年

2014年9月,小米“澎湃”项目立项,正式开启“追芯”之旅。

随后,成立松果电子、完成硬件设计、样品回片、首次拨通电话......小米在重要节点接连实现突破。攻关三年,小米芯片项目初战告捷,2017年2月,“澎湃S1”芯片成功亮相,并首次搭载在小米5C手机上。

但要注意的是,芯片设计远非一门短期生意,原因无他——要在尖端技术、资金投入、软硬件兼容性、功耗和性能、测试与验证等诸多方面实现平衡。换句话说,这是一门在刀尖上跳舞的狠活儿。

以3nm工艺制程为例,要同时考虑数以亿计的晶体管、电信号传输、热管理等,没有极高的技术支撑断然无法实现。反映到资金上,这需要企业的“傻瓜式”操作:烧钱、烧钱、再烧钱。

并且,随着设计工艺的迭代,耗资速度会呈指数级增长。有媒体报道,从投入成本上看,设计7nm芯片的平均成本约2.17亿美元,5nm约4.16亿美元,3nm则接近10亿美元。雷军的表述也相差无几:“为了这颗芯片,截止今年4月底,小米已经在研发上砸了135亿元。”

更要命的是,砸钱仅仅是必要条件之一,芯片行业更需要技术沉淀,设计研发周期相当漫长。纵观全球手机巨头,强如三星也曾一度折戟,三星Exynos 2500芯片良率不足20%曾让人深感遗憾。

其实,小米也不例外。

小米也曾遭遇挫折暂停SoC大芯片研发,转而把目光投向了“小芯片”领域。当然,也正因为此,快充芯片、电池管理芯片、影像芯片、天线增强芯片......小米澎湃各种芯片才得以陆续面世。

但亿欧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小米一直未彻底放弃“大芯片”,算是“保留了芯片研发的火种”

重要转折发生在2021年,这一年,小米重新开始研发手机SoC。由此也为今天故事的埋下了伏笔。

杠上硬科技,小米要做全球硬科技标杆?

“小米一直有颗‘芯片梦’,”雷军在微博长文中直言不讳。

有意思的是,既要投人、又要投钱,还可能面临失败,为何小米非要跟芯片过不去?

亿欧认为,根本就在于小米的战略目标——未来十年,小米力争要做全球硬核科技公司的引领者

这并不难理解,芯片+OS+AI是三大核心支柱,那么于小米而言,芯片这一底层核心技术便不可或缺,否则目标便如空中楼阁。换句话说,这是一场不得不倾尽全力的硬仗。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放眼全球,苹果无疑是小米面前的“拦路虎”。只有吃透底层技术,真正实现芯片对标、系统对标,小米才有条件在整体体验上对标苹果。

回顾三星、华为等优秀手机企业发展历程,可以清晰看到,他们的战略选择都不约而同地保持了一致,皆在芯片设计上下了重注。

2024年,在全球高端安卓手机市场中,近八成均采用了高通或联发科旗下芯片,没有芯片这张“王牌”,手机厂商的话语权将被严重削弱。玄戒O1的量产,也让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设计3nm工艺制程SoC能力的手机厂商。自此,小米补齐了全面对标苹果的重要一环。

从产品层面来看,芯片更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途径。当前,市面上外采平台多是通用型、普适型,手机厂商要实现差异化竞争,必然离不开软硬层面的全局规划,要拥有根据软件技术定义芯片的能力,芯片设计便是绕不过去的坎儿。

在商业价值上,芯片在BOM成本中占比高达30%-45%,自研芯片能显著降低硬件成本,从而实现对成本控制的“降维打击”。同时,也可大幅提升议价权,让小米在高端市场拥有更强的定价灵活性。

更可贵的是,自研芯片还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在产业协同上,有望迅速复制到汽车、消费电子、智能穿戴、家电等多个领域,通过一颗芯片协同串联起小米庞大的物联网生态

2017年,雷军就曾表示,芯片是手机厂商的制高点,“目前全球只有三家手机企业同时拥有终端与芯片(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要想跻身全球前几大手机厂商,也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据了解,目前玄戒研发团队已经超过2500人,从立项到量产,三年多时间已投入135亿元,今年预计研发投入将超过60亿元。“这个体量,在目前国内半导体设计领域,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团队规模,都排在行业前三,”雷军介绍,“小米再次造芯,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对行业极其敬畏。再次出发,小米要以十年为周期,起步看三代,同时规划、滚动推进。做长远规划,奉行长期主义,坚守价值投资,未来至少会投资十年,至少投资500亿元。”

当然,如果以芯片产业为基准来看,对比同行的技术积累,小米芯片的11年历程也只能算刚刚开始,虽然玄戒O1让小米拿到了行业第一梯队的“入场券”,但要成为全球硬科技标杆,小米还需要再下功夫。

从小米集团整体出发,雷军现场豪言:小米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未来五年小米研发投入预计将达到2000亿元,进一步夯实技术创新实力。

今年是小米成立15周年,往回看,这是过去15年最好的小米;往前看,更好的小米才刚刚起步


(科技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5月23日 11:0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