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吊机缓缓下探,一艘长11米、排水量12吨的无人艇稳稳落入水中。4月28日,全球首艘高速可潜无人艇“蓝鲸号”建造完成,在珠海正式下水。
据了解,“蓝鲸号”既能在水面高速航行,又能在水下潜航,水面航速达36节,水面续航可达数百公里,下潜可实现数十米深度;它还能在水下静态悬浮一个多月,随时响应突发任务,可应用于气象探测、水下地形地貌测绘、水下拍摄、水下水质取样、水下电缆管线巡检等多个场景。
“这是全球首艘能深入台风中心的高速可潜无人艇实船。”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潜无人艇项目总工程师吴国松介绍,“蓝鲸号”能在台风来临前潜入水下躲避风浪,台风经过中心位置附近时,通过搭载的探空火箭和探测设备,探测海洋气象数据。
该可潜无人艇项目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立项,由云洲智能自主研发。原理样艇成功研制后,进行了海上试验及发射探空火箭。工程艇从2024年6月11日开工建造以来,经过耐压体装焊、船体装焊、设备安装等环节,顺利完成船艇建造。
“蓝鲸号”可潜无人艇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在海洋智能装备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创新领航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深入探索海洋、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助力我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
此次下水后,“蓝鲸号”还将进行内场调试、系泊试验、码头试验、海上试验等,有望在2026年投入实际应用。
撰文/摄影:谢静怡
【作者】 谢静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