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首届中国AOPA国际智能超轻型飞行器创新发展论坛举办。论坛由东莞理工学院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承办,相关领域专家齐聚探讨智能超轻飞行器的技术突破、应用场景与未来趋势。在东莞市低空经济工作专班统筹推动下,论坛现场还同步举办智能超轻型飞行器静态展示与飞行演示,引得观众瞩目,为东莞低空经济发展添了把“火”。
当前,中大型eVTOL发展面临着固有周期性的挑战,这也为智能超轻型飞行器的产业化带来了窗口期。智能超轻型飞行器既可有人驾驶,同时无需适航许可,驾驶员也无需执照,其“短(研发周期短)、平(技术难度平)、快(见效快)、小(风险小)”的突出特性,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的创新载体,是推动航空大众化、绿色化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低空基础设施完善与社会接受度提升,智能超轻型飞行器有望与中大型智能航空器协同发展,形成“大中小并行、多场景覆盖”的低空交通格局。
近年来,东莞持续深化校地融合创新发展,鼓励东莞高校加强低空经济领域相关专业学科建设。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积极融入东莞市空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建设,紧密围绕超强型复合材料、飞行器结构设计和优化等学科方向,并于2024年6月牵头成立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进一步聚焦航空动力、低空经济、空间数据等前沿领域,建设低空经济中试平台、空天发动机振动测试平台等国内领先的科研设施。2024年12月以来,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落地东莞理工学院,在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之间搭建起合作平台,专注于低空经济的多领域前沿性基础研究,涵盖各种特殊类型无人机设计、特殊场景下低空经济与传感器联合研发和低空飞行服务等方面,成为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4月26日活动现场,东莞理工学院、中国AOPA、中国通号三家共同成立了“低空科技创新中心”。“‘低空经济创新中心’设置在东莞理工学院,也是希望借助东莞市的制造业优势,持续推进智能超轻型飞行器的性能测试评估与研究开发。”东莞理工学院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房学谦介绍,未来三方主办单位将根据自身优势,围绕超轻型飞行器开展技术指导、技术研发以及性能测试等工作,通过将东莞市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与智能超轻型飞行器的产学研发展相结合,推动相关产业制造基地的落地建设,从而进一步助力东莞低空经济的升级发展。
“当前东莞的低空经济企业还相对比较分散,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多方联系并推动示范基地建设,让更多企业关注并投入低空经济赛道,持续推动低空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建设,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房学谦表示。
撰文:刘慧茹 龚菊
【作者】 刘慧茹;龚菊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