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让波原地振动“永不消散”,科技领域或迎来革命性突破!

你能想象往水里扔块石头,水波一直在原地振荡,永远也不消失吗?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全北国立大学研究团队4月3日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突破性研究,他们打破了一个百年来一直被认为不可能的物理学障碍,制造出了一个能让波完全被束缚在一个地方的系统,或带来节能设备、超灵敏传感器、新一代通信技术等诸多领域的命性变化!

你听收音机、用手机、做B超,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叫“共振”的现象,就是波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得特别欢 。但问题是,能量总会“溜走”,声音会变小,振动会停止,就像热水放久了会变凉一样 。这是能量泄漏,天经地义,对吧?

然而早在1929年,两位大神级物理学家——冯·诺依曼和维格纳(后来都得了诺贝尔奖)就开了个脑洞:有没有可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波的能量可以被完美地困在一个地方,永远不泄漏,即使周围明明有让它逃跑的“路”? 这种状态,就叫“连续体中的束缚态”(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 BIC理论)

这个想法太“玄幻”了,尤其是想在一个孤零零的小东西(单个谐振器)里实现。你想啊,一个四面通风的小盒子,能量想跑出去还不容易?就像你想让水波永不消失,这怎么可能?所以近百年来,科学家们普遍觉得,在单个小谐振器里实现真正的BIC,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不可能”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现在,这个“魔咒” 韩国团队就打破了。他们使用特制的石英小圆柱(你可以想象成非常精密的小积木),通过极其精确地调整这些小圆柱的相互接触,就能让机械波被完美地限制在单个圆柱体内。

它的核心原理就是一种叫做“偏振保护的BIC”*。打个比方就是,你可以想象波在圆柱里振动,有它自己独特的“舞姿”(物理上叫偏振或对称性)。能量想跑出去,也得通过特定的“大门”(辐射模式),这些“大门”也有它们允许通过的“舞姿”要求。

韩国科学家们通过神乎其技的调控,让困在圆柱里的波跳起了一种极其特殊的“舞蹈”。这种“舞姿”和所有“大门”要求的“通行舞姿”完全对不上号! 就像一把形状特别怪异的钥匙(波的对称性),插不进任何一把锁孔(辐射模式的对称性)一样。结果就是,虽然理论上能量可以往外跑(处于连续谱中),但因为这种根本性的“舞姿不匹配”,能量根本就出不去,被完美地“锁”在了单个圆柱体里!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他们在实验中真的做到了! 并且他们测量的结果显示,这个系统的品质因子(Q因子)超过了1000 。Q因子越高,说明能量损失越少。这个数值证明能量确实被束缚得很好。

那么这有什么用呢?意义实在太重大了!领导研究的卢俊石(Junsuk Rho)教授说,这项基础研究潜力巨大 :

  1. 超高效节能设备: 能量不怎么漏,意味着设备运行耗能极低。未来的手机、电脑可能会更省电、更持久 。
  2. 超灵敏传感器: 这种被“囚禁”的状态对外界干扰极其敏感,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破坏平衡。利用这一点,可以制造出探测精度极高的传感器,用在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方面 。
  3. 下一代通信: 对波的完美控制,可能带来更高效、更保真的信息传输和处理技术 。
  4. 能量收集: 这种高效的能量“陷阱”,也许能用来更有效地收集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微弱振动或声波能量 。

简单来说,韩国科学家的这项工作,把一个近百年的物理学“猜想”变成了现实,证明了即使在小小的单个谐振器里,也能完美地困住波的能量。这不仅刷新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更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新世界的大门。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用上基于这项“不可能”技术的高效设备了!

参考文献: Jang, Y., Kim, S., Lee, D., Kim, E., & Rho, J. (2025). Bound States to Bands in the Continuum in Cylindrical Granular Crystal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34(13), 136901. DOI: 10.1103/PhysRevLett.134.136901


(科技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