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又冲在了最前面

发展了13年,“扫一扫”已经彻底渗透进生活各个层面,但支付宝还想再往前一步,把固化的格局撕开一道口子。

7月8日,支付宝在其开放日上宣布,将之前“扫一扫”的条码支付升级,推出“碰一下”的新模式。用户只需解锁手机,触碰商家收款设备,最快一步完成支付。

这相当于把类似刷公交、地铁的体验复现在支付。不过蚂蚁集团人士透露,“碰一下”的底层仍使用条码支付的链路,手机端作为读取设备来完成支付环节,以保证安全性。

访谈环节,支付宝副总裁李佳佳向华尔街见闻表示,在欧美日韩等海外发达国家,“贴卡”或“贴手机”的NFC支付相当普及,中国消费者也应该享受这样便捷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国内手机厂商、卡组织甚至是电信运营商早前也有过类似尝试,但却没能掀起波澜,最后都束之高阁,就此匿迹。

在李佳佳看来,场景丰富度和用户规模的不足,是此前掣肘“碰一碰”支付玩家的核心因素,同时还要面对千万级的设备铺设规模,以及不同系统手机间的适配难题。

李佳佳称,如今支付宝今天具备“搅局”的可能性,是因为选择的技术路线不同,可以让支持NFC的手机都能直接用上“碰一碰”,无论安卓、iOS还是鸿蒙系统。

他透露,目前至少有八成手机支持NFC技术,意味着门槛已足够低。这也是“碰一碰”相较掌纹、刷脸支付的优势。而支付宝也为此筹备并等待了两年时间。

看得出,蛰伏已久的支付宝,很想再次搅动行业。这背后是支付宝深藏于行业的焦虑。

有行业人士向华尔街见闻透露,当前,在国内整个支付市场中,微信靠着长尾优势,占据着高达8-9成的线下支付份额,“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越往下其实支付宝很少看到,对他们来说支付宝不是必备App,但微信是”。

该人士指出,微信与微信支付是强绑定关系,而支付宝定位更多是工具应用。“一个支付App与一个国民级的社交App很难相互对比挑战”。因此在底层逻辑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支付宝更适合从技术上创新,做好支付这件事本身。

支付宝方面向华尔街见闻透露,纯粹看支付层面支付宝有不小优势,“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有八成选择了支付宝,因为他们不需要过多考虑聊天,这与国内用户逻辑相反”。同时,“碰一碰”的支付方式已经在国外普及,相对接受度更高。

因此,在认清局势并找准着力点后,支付宝决定扬长避短,选择“碰一下”向更具商业想象力的企业客户发力。

在支付宝支付业务负责人王子凌看来,“碰一下”并非要挑战二维码的国民属性和地位,而是共存、给用户和商家的经营多一种交互方式。

“它重点是解决品牌连锁、大型商超等对数字化有强需求的客户,他们对经营提效有很高诉求”。李佳佳向华尔街见闻表示,“其实是很多商家热衷会员模式,因为要在存量市场中竞争,就得靠会员把用户给圈起来”。

他解释称,以前做会员拉新并不容易,“现在只用手机碰一下,开通会员、支付同步完成”。经首批合作商家测算,“碰一下”提升经了10-40%的营效率。

“如果你把客户都解决好了,客户粘性增强后未来一定会共同产生更多行为,基于此变现、盈利的商业闭环便是水到渠成”,李佳佳如是说道。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支付宝与微信两家,用13年时间和千亿级别投入换来的用户扫码“肌肉记忆”,并不容易被改变。因此,支付宝决定从城市试点突围,目前在上海、成都等6个城市上线。

李佳佳认为,“碰一下”并不急着在中国每个城市都开花,“先把体验做好,把消费者接受度培养起来。要先做密度,再做覆盖”。

至于先期的投入负担,李佳佳直言,“必须有一波敢死队在前面,花巨大代价培育市场。支付宝要花钱把网络铺开,只有这样消费者才有足够密度用到它、培养习惯”。

他坦言,“今天在中国支付市场,能把这个市场打开的只有我们和腾讯,希望有一天他们看到了也能加入”。

对支付宝而言,支付市场的份额之争或许并非本意,但在全行业内卷的焦虑推动下,支付宝想巩固自己“基建者”的身份,在固化的环境下走出另外一条路径。

“碰一下”的预期已经打满,但接下来还要靠真正的市场表现来验证。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


(科技责编:拓荒牛 )
2024年07月14日 17:20[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