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的纺织印染废水,经过一台染色盐回用系统过滤、净化等处理后,就能转而变成洁净的纯盐水,并能够重新再用于印染环节。
这台“纺织环保黑科技”出自新疆冠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九成以上,原材料优势让纺织行业具备天然竞争力,但传统纺织中产生的工业废盐问题非常严重,而且很难处理。通过该系统,染色盐回收率高达60%,以促进纺织行业的可持续转型。”
在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溢达创研村,这样的创新科技项目还有很多。
3月21日,溢达创研村举办“创投新疆行”活动。在展台走访和项目路演环节中,36氪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创新项目:例如可以让棉花实现无人化打顶的智能机器人;利用石榴皮、核桃皮等植物实现天然染色工艺的纺织品;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打造的智能化LED植物工厂等等。
冠通科技的染色盐回用系统,36氪拍摄。
36氪此前报道过的“深圳市纬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纬尔科技),就是棉花智能打顶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商,如今也在溢达创研村落地。
纬尔科技是一家农业精准作业机器人公司,专注于大田作业场景,运用在机器人、感知、导航、自动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推出了包括精准作业机器人、作业监测装备、无人作业系统在内的多款智能化农具产品。目前公司已完成由昆仑资本、清水湾基金与零以创投领投的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以棉花打顶场景为例,由于棉花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通过打顶可以消除棉花顶端生长优势,调节棉花内部水分、养分等物质的运输方向,对于棉花有着明显的增产效果,因此棉花打顶是棉田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棉花打顶目前仍以人工操作为主,传统农机效率较低,且打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棉花产量和职工收入。再加上人工成本逐年递增,农业智能化转型已成必然。” 纬尔科技创始人兼CEO柳铮说。
纬尔科技的智能棉花打顶机器人,36氪拍摄
36氪在活动现场了解到,纬尔科技推出的首款“AI+机器人”智能棉花打顶机器人,是一款集合了" 双目视觉三维重建 + AI 规划算法 + 精准作业控制技术 " 为一体的机器人设备,在实现三维空间定位的同时,可以通过AI控制技术实现棉花顶芯顶叶精准去除。
柳铮介绍,相比人工打顶,这款棉花打顶机器人是人力的20倍以上,一天就能作业上百亩左右,成本节约9成,提高30%以上的产量,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不仅是冠通科技和纬尔科技,目前已有包括工厂化农业产业研究院、智能化机械化采收研究项目、新疆特色农林废弃物提取天然染料、道创智能、生宇机电科技7个创新科技项目入驻溢达创研村,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之中。
天然染料提取项目,36氪拍摄
溢达集团是36氪此前报道过的企业,溢达集团成立于1978年,公司以纺织品及成衣制造业务起家,具备从棉花研究到零售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溢达集团自1995年进入新疆,已形成从棉花育种、轧花到生产高支及特高支棉纱的纵向一体化生产。
2023年,溢达集团副董事长杨敏贤在接受36氪专访时表示:“纺织业长期被视作最大的污染行业之一,当所有人都这么说的时候,说明行业确实要反思了,溢达集团想主动做些事,向知识型创新企业转型。”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的溢达创研村,是如今溢达集团科创战略的全新业务板块之一,聚焦农业科技、纺织服装、新能源三大产业领域,打造以科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溢达创研村负责人赵阳谈到,溢达集团从纺织业起家,纺织服装行业的创新技术始终是溢达关注的方向。同时,溢达创研村在新疆落地,会更多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因此农业科技、新能源也是创研村的重点关注领域。
“目前很多孵化器仍然难摆脱‘二房东’的模式,仅为创业者提供物理办公空间。溢达创研村希望可以调动自身科创生态资源和行业链接,为入驻企业提懂更多增值服务,从而为新疆优势产业引入更多科技项目,并推动更多本地企业走出去。”赵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