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一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发展战略的成败。有人说,“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的特有词汇,其实不然,即便是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当一部分发明也还处于概念验证阶段或实验室原型(机)状态,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具有生产可行性。那么,为何科技成果转化会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世界性难题?
应当注意到,当前传统领域投资空间相对饱和,大量资本正在苦苦寻找合意的投资项目,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相应的科技知识和产权知识,很难在众多科技成果之中实现“沙里淘金”,对投资者来说,重要的不仅是科技成果的投资回报率,知识产权的安全性问题也同样重要,必须事先充分了解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专利权侵权风险和后续稳定性问题,以及与专利保护有关的所有潜在费用。
如果对比科技成果转化中端的两大要素——平台和中介,那么,中介的短板在当前更为明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对科技创新服务中介的“汇聚”上:吸引科技创新服务中介,支持科技创新服务中介发展,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网络等等。
据统计,中国绝大多数科技创新服务企业的年营业收入不超过1000万元,而营业利润就更少了。一些民营的科技创新服务中介陷入了“长不大”的恶性循环:由于资金实力不足,它们无处招贤、无钱招贤、无力留贤,往往依靠发展知识产权代理、分析等辅业收入来筹集资金,进而弥补知识产权运营等主业的开支,结果反而使得其业务聚焦度不够、专业化水平止步不前,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组建“大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犹如“大浪淘沙”,当前的突出问题是缺少“大浪”,即缺少大型、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中介。一些科研院所反映,在其科技成果转化的招投标过程中,有实力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太少,以至于投标数量常常达不到最低要求。可以把破旧和立新结合起来,把去产能和补短板结合起来,把国有企业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结合起来,在国资国企中组建若干家“大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