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在国外种榴莲,也不回国执教,培养出92个世界冠军的李永波图啥

他被誉为“国羽之父”,曾是我国羽毛球队的精兵强将,为国争光揽获不少奖牌。

退役后直接变成教练,带领低谷中的中国羽毛球队重返巅峰。

可就在执教多年培养出了92位世界冠军后却突然辞职,转身飞往国外。

他就是辉煌半生,最终在榴莲园中找到了生活新境界的李永波。

时光荏苒,当翻开的他的传奇经历,才知当初的他为何会如此选择......

1984 年的国家羽毛球队训练馆里,22 岁的李永波站在角落,听着教练组讨论是否要将他退回辽宁队。

当时的他刚进国家队半年,在双打配合的时候总跟不上节奏,不过在李永波收拾行李准备离开时,总教练王文教突然决定还是留下他。

没想到这就成了李永波人生的转折点,他不仅每天提前三小时练发球,晚上还对着镜子纠正姿势,半年后就和田秉毅组成搭档,开启了横扫世界羽坛的征程。

1986年吉隆坡汤姆斯杯决赛,李永波和田秉毅在决胜局 18-21 落后时,突然用“游击战术”打乱对手节奏,连续三个网前搓球让对方频频失误,最终23-21逆转夺冠。

就在此后的三年,“李田组合”拿遍世锦赛、世界杯冠军,六次站上世界之巅,李永波的球衣后背总被汗水浸透。

等到了1993年退役仪式上,31岁的李永波摸着胸前的奥运铜牌突然哽咽:“我拿不到金牌了,但要培养 100 个拿金牌的人。”

但他接手副总教练时,国羽正陷泥沼:1994年这一年颗粒无收,训练馆连发球机都凑不齐,老队员退役后新人顶不上来。

李永波第一天就把全队拉到操场:“每天早上六点跑五公里,谁掉队谁走人。”

而有队员抱怨强度太大,他掏出自己当年的训练日志:“我 22 岁时每天跑十公里,你们现在这点苦都吃不了?”

他还三顾茅庐请回李玲蔚当女队教练,又从省队挑来葛菲、顾俊,让她们每天接300 个大力扣杀,连球鞋磨破的次数都要记录在册。

1995 年苏迪曼杯决赛前,女双队员顾俊夜里躲在被窝哭,怕打不过印尼组合。

但李永波搬来投影仪,放起自己 1986 年逆转夺冠的录像:“你们看我当年手抖得比你们还厉害,但球落地前,输赢还没定。”

决赛当天,他站在赛场边全程没喊一句,直到葛菲扣杀得分锁定胜局,才红着眼眶笑了。这是国羽时隔多年重夺苏杯,也让李永波坐稳了总教练位置。

可没人知道,1998年的时候李永波差点栽了跟头,多名教练联名举报他“贪污奖金”,调查半年后虽证实是管理分歧。

2004年雅典奥运前,林丹训练偷懒被李永波抓个正着,他抓起球拍扔在地上:“你要是想当一辈子二流选手,现在就卷铺盖滚回福建!”

林丹摔门而去,可第二天一早还是出现在训练场。后来林丹夺冠,抱着他哭:“波哥,当年你骂得对。”

这样的“魔鬼管教”养出了一批冠军:张宁 33 岁还在坚持,李永波每天陪她练体能,说 “你的韧性比年轻人强十倍”。

傅海峰双打配合出问题,他拉着田秉毅复盘到深夜,画出几十种跑位图。

2012 年伦敦奥运,国羽包揽五金,他站在领奖台上数金牌的样子成了经典,可转身就躲进休息室,摸着奖牌喃喃道:“还差 23 个。”

转折出现在2016 年里约奥运,国羽只拿到两金,外界骂声铺天盖地。

到了次年4月,55岁的李永波正式辞职,此时他已带出 92 位世界冠军,离百冠目标只差8个。

有官方开出天价请他复出,马来西亚羽协也抛来橄榄枝,他都摇头拒绝,收拾行李飞赴吉隆坡。

因为在那里藏着李永波多年的秘密:早在带队比赛时,他就迷上了猫山王榴莲,常去果园跟老农请教种植技巧。

刚承包 200 多亩地种 1400 棵榴莲树时,当地农户都笑话他:“羽毛球教练懂啥种地?”

李永波没反驳,每天戴草帽穿胶鞋,把榴莲树的生长周期记满三个笔记本,连雨水多少、土壤酸碱度都一一记录。

有棵树连续三个月不结果,他特意飞回国请教农业专家,回来后给每棵树施有机肥,还自费参加马来西亚的榴莲种植培训班。

2018 年第一次收获时,300 万斤榴莲被中国商家抢购一空,李永波站在果园里啃着果肉笑:“这比拿冠军还踏实,果树不会跟你闹脾气,付出就有回报。”

如今他的果园扩到 200 公顷,雇了 1000 多位当地农户,猫山王能卖到 410 马币一公斤,年销售额超 15 亿马元。

但李永波没丢老本行,在吉隆坡建了“李永波羽毛球俱乐部”,周末就去教小孩打球。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正给榴莲树剪枝,阳光穿过树叶落在他手上:“王指导当年教我,人生不是只有赢输。赛场是争第一,果园是看生长,都是正经事。”

信息来源:人民文摘————李永波与他的亲人们

山西晚报——他缔造了国羽20年的辉煌

新浪体育——李永波掌国羽24年夺92个世界冠军 奥运曾包揽5金

新晚报——李永波李矛曾是兄弟 奖金问题使两人分道扬镳

澎湃新闻——进军榴莲市场,为儿子公司站台……李永波开启人生下半场

新浪体育综合——李永波奔赴大马另有目的 华丽转身进军榴莲市场


(体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