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男篮亚洲杯上,中国男篮以残阵出击,却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实力与精神风貌,最终斩获银牌。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主教练郭士强独特且严谨的选人标准。
首先,郭士强将球员强烈的为国效力意愿视为入选国家队的首要条件。在他看来,国家队是“玩命”的战场,球员必须具备发自内心的国家荣誉感和使命感。亚洲杯比赛中,球员们带伤作战、血拼到底的顽强拼搏状态,正是这一标准的生动体现。
其次,顶尖能力与适配性并重也是关键。球员需在各类联赛中证明自己的顶尖水平,无论是CBA联赛、海外联赛还是大学生联赛,都没有出身限制。同时,要符合国家队整体战术体系,淡化个人英雄主义。就像胡明轩在亚洲杯被明确固定为得分后卫而非控卫,以此最大化其优势。
然后,拼搏精神与团队意识贯穿选人始终。全队12人都要有全力以赴的态度,场上5人更要“玩命”投入比赛,郭士强坚决拒绝缺乏凝聚力、不拼搏的球员。球员还需淡化个人数据,主动为队友创造机会。这届亚洲杯中的中国男篮就被赞为“最无私奉献的一届”,年轻球员得到老将支持,手感火热者能获全队喂球。
另外,保持最佳身体与竞技状态是征战国际赛事的基础,球员良好的身体条件,才能应对高强度国际赛事对抗,且竞技状态须处于峰值。集训期间,教练组会通过训练课和热身赛持续评估球员状态。
最后,郭士强秉持开放性与发展潜力的选人理念,国家队向各类球员全面开放,仅以能力与标准为尺。他赴美挖掘王俊杰等新星,亚洲杯重用廖三宁、赵嘉义等年轻人,体现了“能力>资历”的选材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亚洲杯上,中国男篮在缺少周琦、赵继伟等主力的情况下,击败韩国、新西兰,决赛1分惜败澳大利亚,三项命中率均列赛会第一,充分印证了选人标准的合理性。郭士强也强调新一届中国男篮队员的选拔未来将延续此标准,目标直指2027年世界杯冲击奥运资格。
郭士强的最新选人标准,为中国男篮构建起了一套兼具使命感与实用性的人才选拔体系,为中国篮球的复苏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石。相信在这套标准的指引下,中国男篮在未来的国际赛场上定能创造更多辉煌。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