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不适合中国人?这群“00后”说不!

  长期以来

  在世界田径的舞台上

  中国选手在400米的距离上

  鲜有高光表现

  甚至有人断言

  “这个项目不适合中国人”

  然而在刚刚结束的

  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中

  一群中国“00后”的400米运动员

  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

  打破两项全国纪录

  获得两张东京田径世锦赛入场券

  让人刮目相看

  ↑5月10日,中国队选手张起宁、梁宝棠、付浩然和李懿卿(从左至右)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5月10日晚

  广州天河体育场

  男子4×400米接力预赛

  中国4位平均年龄不足21岁的小伙子

  梁宝棠、李懿卿、张起宁、付浩然

  刮起一场“青春风暴”

  ↑5月10日,中国队第一棒梁宝棠(前)在比赛中出发。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发令枪响

  梁宝棠像离弦之箭向前飞去

  身旁8道的南非选手极限施压

  梁宝棠咬牙坚持

  率先交棒

  ↑5月10日,中国队第一棒梁宝棠(前右)与第二棒李懿卿(前左)在比赛中交接棒。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中国队率先成功交棒!

  接力棒交到19岁的李懿卿手中

  身旁的南非、西班牙选手

  渐渐超上来

  牙买加队也紧紧追在身后

  二三棒交接时

  牙买加队也实现了对中国队的超越

  ↑5月10日,中国队第二棒李懿卿(左三)和第三棒张起宁(左二)在比赛中交接棒。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三棒张起宁紧紧跟住、奋力向前

  不断缩小与对手的距离

  在交接棒前最后几步中

  超越牙买加

  回到第三位

  ↑5月10日,中国队第三棒张起宁(中右)与第四棒付浩然(中左)在比赛中交接棒。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中国队四棒是付浩然

  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运动员

  需要再超越一名对手

  才能为中国队锁定决赛席位

  ↑5月10日,中国队第四棒付浩然(左)在比赛中冲线。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凭借在最后一个弯道上的发力

  中国队逐渐缩小了与西班牙队的差距

  最后的直道

  “眼镜哥”拼了

  迫近!

  追上!

  反超!

  全场沸腾了!

  中国队第二个撞线

  晋级决赛的同时

  也提前拿到东京世锦赛“门票”

  ↑5月10日,中国队第四棒付浩然(左)在冲过终点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比赛结束来到混采区

  付浩然在队友接受采访时

  累得蹲在地上

  谈及最后的直道超越

  付浩然说

  “什么都别想

  咬紧牙关

  相信一定能超过他”

  一天之后

  在男女4×400米混合接力资格赛第二轮

  梁宝棠和张起宁再度担纲重任

  负责第一棒和第三棒

  莫家蝶、刘英兰两名女将

  担当二、四棒

  比赛过程同样跌宕起伏

  领先,被超越,再反超!

  小组第三,破全国纪录

  世锦赛门票到手

  ↑5月11日,中国队选手梁宝棠、莫家蝶、刘英兰、张起宁(从左至右)在赛后合影。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随后的男子4×400米接力决赛中

  中国队换了另一套年轻阵容

  前一天的二棒李懿卿承担四棒工作

  前三棒交由包承哲、于德祥、郑驰宇

  虽然以第八名完赛

  但小伙子们都收获了经验

  更收获了信心

  气喘吁吁的小伙子们额头上布满汗珠

  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着光

  “我们相信我们会越来越好!”

  ↑5月11日,中国队选手包承哲、于德祥、李懿卿、郑驰宇(从左到右)在赛后合影。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4X400米接力接连爆发

  两次刷新全国纪录

  获得两张世锦赛门票

  中国队是如何做到的?

  男子4×400米接力教练王光林介绍

  400米人才培养和训练

  在2006年进入新发展阶段

  当年中国田径协会

  选派多位400米优秀运动员

  赴美国集训拉练

  “那时我们的运动员

  跟国外差距很大

  10个短间歇的200米跑都跑不下来”

  ↑中国队教练谭国衡(左)、王光林(右)

  400米跑几乎全程极限无氧

  混合4×400米接力教练谭国衡坦言

  确实很难跑

  对乳酸阈值要求很高

  速度、力量、耐力都不可或缺

  “要既有气又有力

  后面才不会降速”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训练理念

  和一代代中国教练的创新

  加上一批好苗子的刻苦训练

  “二十年磨一剑”

  终于迎来了收获时刻

  “我们都是快退休的老教练了

  看到这样的成绩

  都不由自主地高声呐喊

  特别替队员们高兴”

  回味起弟子们撞线的时候

  王光林依然心潮澎湃

  ↑5月10日,中国队选手梁宝棠(右二)、李懿卿(左二)、张起宁(左一)和付浩然在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谭国衡也对弟子们寄予厚望

  “这次来参赛的基本都是

  2003年到2006年出生的运动员

  他们为国争光的信念非常坚定

  将来肯定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达标世锦赛,甚至奥运会……

  我们会继续拼搏努力!”

  梦想就像接力棒

  在一代代田径人手中传递

  一代代教练员和运动员默默努力

  终于用赛场上的表现

  书写了新的历史

  接力棒

  在他们手中

  未来

  在他们脚下

  记者:田宇、王浩明、王沁鸥、张悦姗

来源:新华社


(体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