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
在学术的穹顶与思想的瀚海之间,总有人以独特姿态诠释高度与深度的共生。4月19日下午,姚明受邀走进西湖大学,与校长施一公及师生们展开了一场关于“高度与深度”的对话。△姚明幽默回应如何评价奥尼尔这场以体育与科技为主题的交流,吸引了数百名师生参与。活动现场设在学术环二号门大厅,温馨的沙龙式布置让整个对话氛围格外轻松。值得一提的是,活动门票在前一天就被一抢而空,足见这场跨界对话的火爆程度。姚明的幽默与施一公的哲思,展现了体育与科学领域背后的共通逻辑——对极限的探索、对创新的执着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高度与深度
2.26米的身高让姚明成为篮球场上的巨人,但他的人生高度远不止于此。从NBA赛场到公益事业,姚明诠释了什么是高度与深度。“体育,要靠对手来逼迫你达到极限。”2000年悉尼奥运会,他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世界级运动员。在奥运村的纪念品商店,姚明看到一张开幕式全景照片,上万名运动员汇聚一堂,自己却“找不到2米26的身影”。姚明分享的这个细节令人动容:“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世界那么大,我要去探索一下。”巨大的好奇心促使他努力打球,想办法走得更远,也推动他不断突破自我。他挑战NBA,后来又选择做公益和教育。偶然与必然
姚明和施一公分享了他们如何树立人生理想的故事。锁与钥匙
临摹与自成一家
如何从行业的参与者成长为领导者?姚明以“书法”作比,学写字,先在田字格里临摹,最终自成风格。“有一天你的字写成了书法,这就是领导力。”施一公补充,在学术界,领导力也是一种自信和一种品位,大学是做学术的地方,当学术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可以有一种学术领导力,吸引同行共同攻克难题。当被问及国际化合作的见解时,姚明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回答。他用自己重返校园的经历,诠释了跨界合作的真谛。姚明首先重新定义了“国际化”:“国际化实际上是和一个你不认识、不熟悉的人进行合作。”他表示,这种陌生感不仅存在于国际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甚至代际之间。31岁重返大学校园的经历给了姚明深刻启示。虽然学校为他安排了单独的小课,但真正让他获益匪浅的,却是和比自己小近十岁的同学们一起上的大课。“那些同学提出问题的角度打开了我的视窗,是我这个年龄的人想不到的。”姚明感慨,这也是一种合作,差异带来了不同的角度,“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能带给你所没有看到的东西,没有想到的东西。”他用化学反应来形容这样的优质合作,不同元素相遇,产生新的化合物。差异,成为了推动创新的动力。这场持续一小时的对话,既有思想的深度碰撞,又不乏轻松愉快的互动。活动最后,西湖大学师生向姚明赠送了一幅用科学元素绘制的《望川》,姚明则回赠了姚基金的篮球。点赞分享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