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名改得像没改,上海海港一语双关!足协到底有没有照顾上港?

今年冬天,中国足坛的中性名一刀切引发了巨大争议。中性名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让俱乐部发展的更好;按照足改的精神,通过中性名的变更,让俱乐部在地域化基础上实现股权多样化。

然而所谓的股份制对于中国足坛来说,显得有些超前;当中国各职业联赛俱乐部都成为了赔钱的烂摊子时,绝大多数俱乐部依旧需要一家企业来死扛的情况下,中性名的推进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当陈戌源明确表态,各俱乐部不要动不动就改个XXFC,改名最好像J联赛俱乐部学习时,我们看到了俱乐部抵抗般的推出了广州队、广州人、青岛人、江苏队、深圳队这些名字,忽然间让外界有一种梦回全运会的感觉。

然而对于这些俱乐部改名的抵抗,陈戌源最多是敢怒不敢言,毕竟跟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上港,直接把名字改成了上海海港。

此前上港俱乐部对外表态,球队的新队名将会是结合城市精神与传承意义的融合体现。上海本身是一个在开埠后,靠着外贸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当港口是上海非常重要的经济命脉,推动了上海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因此“海港”这两个字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上海的历史和文化。

但问题在于,上港俱乐部的投资方上港集团的全称是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港口也是上港集团的精神内核,上港集团内部刊物都叫《上海海港报》。在中性名的背景下,把上海上港直接改名为上海海港,名义上确实实现了名称中性化。但上海海港这4个字放在一起,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上海的港口,简称依旧是上港。

而在最近十年的中国足坛,有两家俱乐部被外界称之为有背景;一个是广州恒大,另一家就是上海上港。“有背景”意味着他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可能被放大的背景下,上港的中性名改成“上海海港”自然会引发巨大的争议。但是在争议的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港这个中性名改的是既不违背政策规定,还实现了投资方利益最大化,“上海海港”甚至要比“上海上港集团”更能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说上港这波改名确实是教科书一般的操作。

但在“机智”的背后,也能体现出“鸡贼”的一面。毕竟上港玩的这出改名,将汉字的魅力充分发挥,以至于他确实改了名,外界却觉得他压根没改。但上海海港的字面也没有出现上港集团的痕迹,查阅足协的文件,我们会发现上港这么改没任何问题。

上港此番操作很像足球场上的“冲撞”,犯不犯规看裁判如何判;而中性名是否通过,最终解释权在足协手上。就目前的情况看,上海海港得到了足协的通过,这就让本已引发了巨大争议的中性名再起波澜。

是没有违规保住了投资方原有的内涵,还是在足协的照顾下打起了擦边球?这既重要,但又没那么重要。不重要是因为,改中性名的目的本就是“深入人心”,但大家改名后,历史全部清零了,不管改成什么,外界都要重新消化。而重要的地方在于,相较于广州队、江苏队、广州城等名字而言,上海港口至少还算是个有地域特色的好名称;但这个擦边球一打,未来必然会有俱乐部去效仿。一旦大家都去打擦边球,改中性名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在我国有非常多的战略性的好政策,却被执行坏了;而中性名的更改原本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信号之一,然而足改方案只给了一个大框架,需要足协去添加精神内核、展现执行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看足球产业在中国社会的定位和经营能力。只是现阶段中国的足球产业还处于底层,足协为中性名添加的精神内核过于教条主义,执行层面又出现了“山东泰山”、“淄博蹴鞠”、“深圳壆岗”没通过,而“上海海港”得以通过的闹剧时,中性名的好政策看起来正在被足协给执行坏了。而上港“亲儿子”的身份,恐怕一时半会也摆脱不掉了。

来源:中国足球的那些事儿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已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发布者删除。


(体育责编:拓荒🐂 )
标签:中国 足坛
2021年01月13日 16:34[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