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草莓“住上”11层“公寓”,果形、口感、颜色都可定制

时下,西南地区最大的规模化立体栽培草莓智慧工厂迎来了盛果期,日产量达400斤左右,全年满产预计达73吨,产能是传统露地种植的30~40倍。

“目前植物工厂产能仅释放了40%,剩下的60%已经开启育苗工作,并将根据订单需求逐步放开,预计明年进入满产。”中农亿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管理中心负责人赵中莹表示,随着植物工厂的草莓上市,目前工厂订单需求旺盛,“产量已达到峰值,草莓还没下产线,就已经被客户预订完了。”

11月24日,红星新闻记者实地探访该工厂,看特殊“光配方”技术如何让成都市民实现“草莓自由”——可定制化草莓果形、口感、颜色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公司“移动植物工厂”正在研制中药材种植,这将助力中药材全产业链质量提升。未来,植物工厂还将拓展到沙漠、海岛、极地等非可耕地区域,填补极端环境下农业种植空白。

草莓可定制化

“日均产能400斤,供不应求”

植物工厂,或许正引领着农业迈向全新未来。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突破自然环境的桎梏,实现全地域、全时段的作物栽培——无论是蔬菜、水果还是中药材等各类新鲜植物,均可稳定产出;更在于精准对接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为现代农业开辟出一条不可或缺的发展新路径。

“工厂总面积3400余平方米,设有5个草莓立体栽培车间。目前草莓进入盛果期,日均产能400斤,已出现供不应求状态。多数草莓还在培育期,就已经被特供客户预订完了。”指着高7米的11层栽培层架,赵中莹介绍,这些草莓采用无土栽培方式,通过对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水肥等条件的控制,实现了草莓全年365天种植,弥补夏秋草莓的短缺。

特殊的“LED光配方”技术是工厂的一大亮点,这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技术,已积累1200多种作物的光谱数据。“不同的光配方就像给草莓定制营养餐,直接影响甜度和风味。”赵中莹解释,这意味着客户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定制草莓品类,如草莓甜度、果形大小、颜色、口感风味等。“工厂的洁净度达十万级标准,草莓在生长过程中无需喷洒农药,且每一批草莓都配备‘健康营养证’,全程不接触外界环境,真正做到‘零农残’。”

草莓是否可以通过LED光照加速成长?答案是肯定的。赵中莹表示,光、营养液、数据,是草莓加速成熟的基本条件,“目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是因为产能仅释放了40%。相较传统草莓,植物工厂种植的草莓营养生长阶段相较传统草莓生长周期缩短了1/3。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逐步释放产能,预计明年产能将达到满产。”

“草莓自由”还有多远?

节能技术创新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摆脱对自然环境依赖的智能种植模式,代表着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植物工厂数量已超490座。但植物工厂的建设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且种植结构单一、人才配备不足是行业面临的痛点与挑战。

成都市民想要实现“草莓自由”还需要多久?赵中莹用“乐团演奏”来诠释植物工厂的发展逻辑:既有独奏者展现精湛技艺,也有交响乐团演绎恢宏篇章。“我们现阶段聚焦高端定制化生产,但未来必将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换言之,节能技术创新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事实上,这座植物工厂已奏响效率革命的强音——年产量73吨的产能是传统种植的30~40倍,尽管当前运营成本仍处高位,但工业化生产带来的规模效应正为成本下探开辟通道,“就像精密仪器的迭代路径,当产能爬坡至临界点,成本曲线必将出现断崖式下降”。更值得期待的是其柔性智造系统,通过模块化生产单元实现“订单式种植”,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效率革新终将惠及终端消费者。

面对能源成本这一核心挑战,赵中莹充满信心,“随着新能源发展和电力市场化,以及绿电交易机制完善与储能技术突破,能源结构优化将推动生产成本持续走低。”而正在研发优化的“植物工厂大模型”更令人瞩目——这套集成AI算法与环境感知系统的智能中枢,未来可实现生长参数动态优化、能源调度智能决策,如同为农业种植装上“智慧大脑”,在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产出品质,最终构建起零碳高效的未来农业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公司“移动植物工厂”正在研制中药材种植。未来,植物工厂可在海岛、船只、极地、沙漠、边防哨所等非可耕地开展农业生产,为解决环境恶劣、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的食物安全问题提供新思路。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部分图据受访者

编辑 潘莉


(乡村责编:拓荒牛 )